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
前面讲到魏晋有一种流行的风气,即对人物进行评鉴,当时多称为“人伦”
,或“品藻”
“品评”
,《世说新语》就有《品藻》篇。
“品”
就是定一个人的高下等差,是上品、中品还是下品,分得细一点,上中下里面可以再分上中下,就变成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魏初的大官陈群就提倡用九品来区分人才,并设立一个名为“中正”
的官员来主持,这就叫“九品中正制”
。
把人定为九品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员,级别不同的官员就用品级不同的人,只有高品才能做大官,所以这种制度又叫“九品官人法”
(“官”
在这里是动词)。
“藻”
就是“鉴其文质”
,鉴定一个人的才能、性情。
“品”
比较偏重德,“藻”
比较偏重才。
人物品鉴的风气其实从汉末就相当流行了。
因为时代混乱,需要真正的英雄人物出来收拾世局,重建太平,那么到底谁才是人才、如何识别人才,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当时就有一些很擅长识别人才的专家,如太原的郭泰、汝南的许劭以及许劭的堂兄许靖,据说都有这种本事。
许劭兄弟甚至把它当作很重要的事情来做,每月初一发布一次评鉴结果,如果一个人的表现有变化,对他的评鉴结果也就跟着改变。
时人把许氏兄弟的每月评鉴叫“月旦评”
(“月旦”
就是每月初一),在士族精英分子中很有名气,以至于“月旦评”
后来竟成了人物品评的代名词,在后世诗文中甚至简称为“月旦”
,如把品评人物称为“月旦人物”
之类。
传说曹操年轻时名声还不大,就去找许劭,要许劭给他一个评鉴:“我何如人?”
—大概是想替自己做广告吧。
许劭不大看得起曹操,本不愿意,奈何他软磨硬泡,结果给了他十个字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个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识鉴》第一则,刘孝标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后汉书·许劭传》也有这个故事,但评语颇不同,许劭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而《世说新语·识鉴》第一则的本文又写,说这话的人是乔玄—也就是著名美女大乔、小乔的爸爸,话也不同,说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
总之,曹操不是个普通人物,不当英雄就当奸雄,看在什么时候。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我要问这天,谁为正,谁为邪!这世间,我若为正,苍天有情!我若为邪,诸世可灭!烛天老魔孙任健遭遇正魔两道围攻,自爆身陨,重生回到五千年前,地球末灵时代。这一世,他将不再留有任何遗憾!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欲自然不折心!...
八千年前,赵乾受人陷害,含恨而走,八千年后他证得金仙神位而归,八千年时空逆转,他还是那个十七岁的小子,时间只过去了十天,岁月在他心中打下烙印,却没能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谁也不知真相,只知那十七岁少年武力超绝无人可敌,只知那少年医术高超可起死回生一代金仙驾临人间,醉卧红尘!...
...
她轻轻抚摸着每一件奇珍异宝,感受着上面的灵动,感受着一幅幅画面她是一个当铺女掌柜,她身处动荡乱世,自己,家业,心爱之人她最终到底作何选择?...
夏和畅一朝穿越成为京城有名的草包,而且还是断袖!论史上最穷官二代,发家致富成为大地主的故事。换了芯子的夏和畅依旧不改爱美男的爱好,只是多了一个男女通吃的爱好,一改往日懦弱性子,开始霸王硬上弓了。什么?皇上要让她做驸马?这时,位高权重的苏首辅不淡定了,在大殿上公然承认自己被夏侯爷掰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