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看杀卫
魏晋士人对美的追求
魏晋人除了重情还爱美,爱美跟重情一样,也是个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也许我们可以套用王戎那句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说:“圣人忘美,最下不及美,美(美感)之所钟,正在我辈。”
魏晋人爱美的例子很多,当时有本书叫《世说新语》,刘宋时代临川王刘义庆(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写的,三十六篇,其中有一篇叫《容止》,《容止》一共有三十九则故事,几乎每一则都跟美有关,主要讲形貌之美与风姿之美,且挑几则来看看。
《容止》第一则讲曹操的故事。
有一次曹操(那个时候他已经被封为魏王)会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威武(原文是“自以形陋”
)。
别以为曹操是个大英雄,一定长得多么雄壮,其实曹操是矮个子,在今天的青年看起来,根本就是“三级残废”
。
他觉得这很容易引起匈奴使者的轻视,因为匈奴使者一个个都人高马大,所以就让自己手下的一个大臣叫崔琰(字季珪)的来假扮自己。
这崔琰长得身材挺拔,个子又高,还有一口四尺长的漂亮胡子,样子又威严又儒雅,的确比曹操帅多了。
曹操让崔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扮魏王,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坐榻边,扮作魏王的随从。
拜见完毕以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说:“魏王看起来非常威严儒雅,但是站在他身边拿着刀(原文是“捉刀”
,“捉”
在古汉语中就是拿或者抓住的意思)的那个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了以后大为惊讶,觉得这个匈奴使者太厉害,便派人追上,把他给杀了。
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个成语叫“捉刀人”
,用来指一件事情背后的真正策划者,代替别人写文章也可以叫作“捉刀”
。
“捉刀”
和“捉刀人”
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曹操这个故事很能反映当时士族阶级爱美的风气。
如果大家对美没有什么感觉,那曹操有什么必要让崔琰来代替自己呢?那个匈奴使者也很高明,居然能够透过外表看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
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气,就是对人物的鉴别,这个风气汉末以来就相当流行了。
总之那个时代的人很重视一个人的外貌风姿,而且还要透过人物的外貌风姿,洞鉴他内在的精神,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不仅看外在美,还看内在美,透过外在看内在。
因为魏晋人爱美重视美,所以许多人因美而出名。
美的女人不说,古今都一样,魏晋的特别在于许多男子也因美而出名。
竹林七贤中嵇康就是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高大的身材再加上一副傲视群雄的样子,自然是气概非凡。
正如之前讲的,山涛形容他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站着就像一棵挺拔的孤松,喝醉了,摇摇晃晃,像一座玉山将要倒下来的样子,这是一种什么气势!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我要问这天,谁为正,谁为邪!这世间,我若为正,苍天有情!我若为邪,诸世可灭!烛天老魔孙任健遭遇正魔两道围攻,自爆身陨,重生回到五千年前,地球末灵时代。这一世,他将不再留有任何遗憾!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欲自然不折心!...
八千年前,赵乾受人陷害,含恨而走,八千年后他证得金仙神位而归,八千年时空逆转,他还是那个十七岁的小子,时间只过去了十天,岁月在他心中打下烙印,却没能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谁也不知真相,只知那十七岁少年武力超绝无人可敌,只知那少年医术高超可起死回生一代金仙驾临人间,醉卧红尘!...
...
她轻轻抚摸着每一件奇珍异宝,感受着上面的灵动,感受着一幅幅画面她是一个当铺女掌柜,她身处动荡乱世,自己,家业,心爱之人她最终到底作何选择?...
夏和畅一朝穿越成为京城有名的草包,而且还是断袖!论史上最穷官二代,发家致富成为大地主的故事。换了芯子的夏和畅依旧不改爱美男的爱好,只是多了一个男女通吃的爱好,一改往日懦弱性子,开始霸王硬上弓了。什么?皇上要让她做驸马?这时,位高权重的苏首辅不淡定了,在大殿上公然承认自己被夏侯爷掰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