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三章(第1页)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讲魏晋风流,当然不能忘了艺术,事实上,魏晋南北朝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正如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指出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书法、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在那个时代都有辉煌的成就,书法前面已经讲过,这一讲里简略回顾一下那个时代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方面的成就。

先讲音乐。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向来重视音乐,旧时称才子一定要琴棋书画都好,打头的就是“琴”

,即音乐。

这大概与儒家注重“礼乐”

有关,孔夫子以六艺教学生,六艺之一就是乐。

魏晋士族大兴,士族中的精英分子几乎都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能琴能筝的人不胜枚举,写过《琴赋》(嵇康、阮籍、马融、蔡邕、闵鸿、傅玄、成公绥、顾野王)、《筝赋》(阮瑀、傅玄、陈窈、贾彬、顾恺之、萧纲)的人都有好几个。

比较特别一点的是笛子,写《笛赋》的人也有,比较少,但是魏晋时代关于笛子的传说却不少,例如“山阳笛”

“桓伊三弄”

下面讲几个和音乐有关的人物的故事。

魏晋时代流传最广的和音乐有关的故事是广陵散,人物就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的故事一千七百多年来脍炙人口,成语中的“绝唱”

“绝响”

“广陵散绝”

,都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嵇康不仅是演奏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这篇文章从发表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千八百年了,它的影响还在,它提出的问题还值得讨论。

儒家的传统乐论是认为声有哀乐的,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礼记·乐记》)这里说得很明确,声音生于人心,而与政局相通,所以是有哀乐的。

这种理论在中国传统中是正统理论,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比如唐朝诗人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就是亡国之音。

我们今天还常说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而革命的歌曲总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大革命”

的语录歌,那时候带有一点点伤感、缠绵情调的歌曲都是不能唱的,都是要批判的黄色歌曲。

前不久还有人提倡大唱红歌,据说红歌能鼓舞人的革命情感。

可见“声有哀乐”

一派一直是主流派,而嵇康却说声无哀乐,所以他是个异端。

热门小说推荐
阴债

阴债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重生之都市狂修

重生之都市狂修

我要问这天,谁为正,谁为邪!这世间,我若为正,苍天有情!我若为邪,诸世可灭!烛天老魔孙任健遭遇正魔两道围攻,自爆身陨,重生回到五千年前,地球末灵时代。这一世,他将不再留有任何遗憾!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欲自然不折心!...

逍遥金仙混都市

逍遥金仙混都市

八千年前,赵乾受人陷害,含恨而走,八千年后他证得金仙神位而归,八千年时空逆转,他还是那个十七岁的小子,时间只过去了十天,岁月在他心中打下烙印,却没能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谁也不知真相,只知那十七岁少年武力超绝无人可敌,只知那少年医术高超可起死回生一代金仙驾临人间,醉卧红尘!...

鉴品女师

鉴品女师

她轻轻抚摸着每一件奇珍异宝,感受着上面的灵动,感受着一幅幅画面她是一个当铺女掌柜,她身处动荡乱世,自己,家业,心爱之人她最终到底作何选择?...

侯爷是个美娇娘

侯爷是个美娇娘

夏和畅一朝穿越成为京城有名的草包,而且还是断袖!论史上最穷官二代,发家致富成为大地主的故事。换了芯子的夏和畅依旧不改爱美男的爱好,只是多了一个男女通吃的爱好,一改往日懦弱性子,开始霸王硬上弓了。什么?皇上要让她做驸马?这时,位高权重的苏首辅不淡定了,在大殿上公然承认自己被夏侯爷掰弯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