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宛若游龙,飘若惊鸿
王羲之与魏晋书法
讲魏晋风流而不讲书法,是不可以的。
书法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老外基本上没有书法这一行。
英文中有个词叫Calligraphy,说的也是字的写法,但顶多相当于中国人写艺术字,跟中国书法境界相差太远。
中国书法这个词翻译成英文,变成ChineseCalligraphy,实在是不得已,是很委屈的。
我想,把“中国书法”
译成TheChineseArtofCalligraphy,或者TheChineseArtofWritingCharacters,也许要好一点吧。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发蒙开始就要拿毛笔写字,一直写到老。
如果一个人字写得丑,是会被人瞧不起的,反之,如果字写得漂亮,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用现在的事情打比方,一个人的字就像一张带照片的名片,眉清目秀跟面目可憎,那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古代知识分子很少,魏晋及其之前能读书的都是贵族,所以书法也就是贵族们的名片,名片丑了怎么好意思递出去?
中国古人讲“书画同源”
,是说中国的画和书法是同一个源头,都是用毛笔在绢或纸上运行,技巧也相似。
虽然书画同源,但是书在画先,在中国人的眼里,书法是比绘画更高一级的艺术。
这一点跟现代人的观念颇不一致。
魏晋时代中国书法已经完全成熟,篆、隶、真(楷)、行、草,没有一样没有大名家。
那个时代士族精英分子对书法的爱好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凡名士几乎没有不看重书艺的。
一个大家族里有人字写得好,就会带动这个家族其他有天分的人,书法技巧也就代代相传,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人才辈出的书法家族,这是魏晋以前和以后都不多见的。
魏晋南北朝时最大的两个门阀家族,琅邪(今山东临沂)王氏和陈郡(今河南太康)谢氏都是有名的书法大族,特别是王氏,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书法家族。
另外像颍川钟氏、弘农张氏、河东卫氏、安平崔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高平郗氏、琅邪颜氏、泰山羊氏、吴郡陆氏,也都出过成群的书法家。
魏晋书风的代表人物是钟、王,钟就是钟繇,是钟会的父亲,是魏国的开国功臣,官做到太傅;王就是王羲之,加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都是东晋人。
钟繇和王羲之的真迹现在都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唐人的摹本,王献之的真迹也只剩下《鸭头丸帖》十五字,其余也都是摹本。
王羲之被中国人称为书圣,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
他各体书法都写得非常好,都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尤以楷书、行书、草书最为精妙。
他写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古今行书第一帖,对此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他的儿子王献之字也写得非常好,几乎达到了跟父亲并驾齐驱的地步,书法史上合称“二王”
。
为什么二王在书法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好,比所有人都好吗?从来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史家都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他们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是二王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乃是一个分水岭。
二王以前,篆、隶、真(楷)、行、草各体虽已成立,但基本上还带有古朴的特点,从二王开始,中国书法从古朴走向流丽,书法家的个人色彩越来越鲜明。
中国书法实际上是在二王的手上完成了“现代化”
,就像中国诗歌在唐代完成了“现代化”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我要问这天,谁为正,谁为邪!这世间,我若为正,苍天有情!我若为邪,诸世可灭!烛天老魔孙任健遭遇正魔两道围攻,自爆身陨,重生回到五千年前,地球末灵时代。这一世,他将不再留有任何遗憾!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欲自然不折心!...
八千年前,赵乾受人陷害,含恨而走,八千年后他证得金仙神位而归,八千年时空逆转,他还是那个十七岁的小子,时间只过去了十天,岁月在他心中打下烙印,却没能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谁也不知真相,只知那十七岁少年武力超绝无人可敌,只知那少年医术高超可起死回生一代金仙驾临人间,醉卧红尘!...
...
她轻轻抚摸着每一件奇珍异宝,感受着上面的灵动,感受着一幅幅画面她是一个当铺女掌柜,她身处动荡乱世,自己,家业,心爱之人她最终到底作何选择?...
夏和畅一朝穿越成为京城有名的草包,而且还是断袖!论史上最穷官二代,发家致富成为大地主的故事。换了芯子的夏和畅依旧不改爱美男的爱好,只是多了一个男女通吃的爱好,一改往日懦弱性子,开始霸王硬上弓了。什么?皇上要让她做驸马?这时,位高权重的苏首辅不淡定了,在大殿上公然承认自己被夏侯爷掰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