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与魏晋文学
一讲到传统文学,大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想到唐宋八大家,对于魏晋文学则不大熟悉,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学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一点都不亚于唐宋。
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魏晋文学占有一个特别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用哲学术语来讲,魏晋之前的文学是一种“自在”
的文学,而魏晋以后的文学则是一种“自为”
的文学。
所谓“自在”
就是虽然存在而不自觉,所谓“自为”
就是有了自觉的意识。
魏晋以前的文学没有独立成科,基本上处于一种附庸的状态,是为别的学科(例如政治教化)服务的。
“文学”
这个词虽然早已出现,《论语》当中就有,孔门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有一科就是文学,但那个文学指的是文献和学术,和今天讲的文学含义不同。
魏晋以后文学一词才逐渐取得今天的文学的含义,用英文讲就是Literature。
刘宋时国子学分成四个学院:玄学、儒学、史学、文学。
直到这个时候,文学才算真正被人们看成可以同玄学、儒学、史学并列的学科,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魏晋以后文学独立成科,人们对文学的重要性和文学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才开始有了文学理论的研究,有了格律和声韵的讲究。
唐朝的时候把讲究格律声韵的诗(主要是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不讲究格律声韵的诗称为古体诗,这个近体、古体的分水岭也在魏晋。
对格律和声韵的讲究不是从唐朝才开始的,而是从魏晋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到唐朝才成熟固定了而已。
讲魏晋文学通常从建安文学谈起。
建安其实是汉末的年号,就是曹操当丞相的那个时期。
那时国家的实权已经落在曹氏手上,虽然魏国的建立要迟到曹丕当朝的时候,但社会的格局和风气从曹操就开始变了,所以把建安算在魏晋里面也是有道理的。
那个时候最著名的文学人物自然是三曹,其次是七子,这当中又以曹植成就最大,“七步成诗”
“才高八斗”
都是讲的曹植。
魏国建立以后,最有名的文学人物要算嵇康和阮籍,并称嵇阮,论文是嵇康最好,论诗则是阮籍最佳。
到西晋就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最有名、在文学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陆机,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
东晋的文学家最有名的是陶渊明,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流的诗人、一流的文学家。
南北朝以后还出过一些不错的文学家、诗人,如谢灵运,谢朓、庾信、鲍照等,但都没法跟陶渊明相提并论。
所以讲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个人:曹植、阮籍、陆机、陶渊明。
其中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陶渊明。
下面就来讲讲这四个人,重点是陶渊明。
先说曹植(192—232年)。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文学第一次被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的高度,开始独立成为一个门类,在此以前,文学顶多是政治与经学的附庸。
也是在建安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文人集团,即以“三曹七子”
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这当中才华最高、著作最多的是曹植,他是这个集团真正的灵魂人物。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我要问这天,谁为正,谁为邪!这世间,我若为正,苍天有情!我若为邪,诸世可灭!烛天老魔孙任健遭遇正魔两道围攻,自爆身陨,重生回到五千年前,地球末灵时代。这一世,他将不再留有任何遗憾!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欲自然不折心!...
八千年前,赵乾受人陷害,含恨而走,八千年后他证得金仙神位而归,八千年时空逆转,他还是那个十七岁的小子,时间只过去了十天,岁月在他心中打下烙印,却没能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谁也不知真相,只知那十七岁少年武力超绝无人可敌,只知那少年医术高超可起死回生一代金仙驾临人间,醉卧红尘!...
...
她轻轻抚摸着每一件奇珍异宝,感受着上面的灵动,感受着一幅幅画面她是一个当铺女掌柜,她身处动荡乱世,自己,家业,心爱之人她最终到底作何选择?...
夏和畅一朝穿越成为京城有名的草包,而且还是断袖!论史上最穷官二代,发家致富成为大地主的故事。换了芯子的夏和畅依旧不改爱美男的爱好,只是多了一个男女通吃的爱好,一改往日懦弱性子,开始霸王硬上弓了。什么?皇上要让她做驸马?这时,位高权重的苏首辅不淡定了,在大殿上公然承认自己被夏侯爷掰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