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之二十二——结局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让“心腹”有意泄露风声,称太后不满魏氏,故只好冷漠,本也是“安敌”之意,哪知魏家竟敢如此大胆,添油加醋传扬皇后遇冷不得圣心,又挑动人言,大肆张扬辅政王功高盖主!

    愚妇今日未获资格赴宴,刚才却直指席志是为辅政王指使,分明是与其父里外勾通,可见短短时日,就自以为是地收买了传话之宫人内宦。

    是留不得了。

    天子不由想起皇后姚氏,处变不惊、温文雍容,虽无倾国之色,却别有风骨,这才堪为大隆国母,与他并肩之人。

    而今日他离席而去,暗诏岳丈姚学士来见,直言不讳,称席志何其大胆敢为谋逆之事?势必身后有人指使,辅政王难逃其咎!

    姚学士跪地直谏,上请审明察断,毫不顾忌力保辅政王绝无此大逆之心。

    即使他大为震怒,姚学士却也未曾改口,不惧天威。

    果然是忠臣贤良,非同那些只图私欲见风使舵之人,虽处危急,却不昧良知。

    母亲当真为他挑了门好外戚,择了个好发妻。

    天子暗下决断,虽然为皇嗣繁荣,今后选妃纳嫔在所难免,但也得等待皇后产下嫡长子后。

    只虞堃虽有这番心思,在收网之前,依然还是“冷落”着皇后,而姚韫自然还是清静平和,没有一丝戚戚不安,也不曾妄议朝政,唯有当弹劾辅政王之奏章纷沓递上简直淹没御案,天子主动问询“皇后可有见解”时,她轻笑慢语:“妾不懂君国大事,却深信圣上贤明,必有明断,当然不会听信谗言。”

    天子大感开怀,极带兴味地细看那些个摁捺不住贪婪狂妄之辈,穷思竭能给辅政王罗列的罪名。

    大至谋逆篡国——这是意料之中了。

    又有跋扈贪昧,结党营私,为排除异己而兴科场舞蔽,这就奇怪了,倘若诸多进士皆为辅政王一党,怎么会有这么多庶吉士附和肖小之言?

    居然还有空口栽陷强抢民女……他那叔父可是连个侍妾都没有的,这些年间,甚至不少人议论王妃婶子多妒不容人呢。

    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称那寻去王府一双母子虽为北原刺客,事实上辅政王当年南巡的确将一民女强占,因惧王妃责怨而不敢声张,任其自生自灭,才被北原间者察知利用,否则也想不出那么一个办法。

    这是竭尽全力要将辅政王往大逆不道、虚伪贪婪的标准上死命逼迫呀。

    魏氏一党深知辅政王“党羽”众多,这回为了达到声势浩大,简直倾巢而出,能用的人脉无一落下。

    于是朝堂之上,天子容辅政王自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战,阵营分明,又显出许多明哲保身、见风使舵者。

    而经此“骂战”后,魏氏一党正值意气风发、满心期待时,得来的却是天子罪诏!

    做为主谋罪魁之一众收买宫人栽赃陷害,获斩,其余削职的削职,抄家的抄家,发配的发配,充军的充军——无一漏网。

    那些明哲保身者才恍然大悟,天子这是挖了个坑,等着一网打尽心怀不轨之辈。

    他们虽未参涉,看似没得惩罚,却因坐壁上观之态而无不胆颤心惊。

    天子尽管年轻,可心思城府已见老辣,今后可不容易蒙蔽,而这回他们自认为老谋深算两不相牵,却也被天子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今后若再有错失,难保不会追责!

    乾明宫里,天子也总算诏见了辅政王,笑吟吟地指着那堆罪状:“叔父,我看着这些,笑了好些时日,尤其是那强抢民女奸/淫败律的罪名儿……真亏他们想得出。”这时,天子再没装模作样,不但恢复了往常称谓,也没再一口一声“朕”了。

    虞沨也是一笑长揖:“圣上圣明。”

    天子亲手扶起:“叔父,我足可亲政否?”

    “臣,从无怀疑。”

    天子得意一笑,忽而却又遗憾:“我瞒过了天下人,独独瞒不过叔父。”

    “那是因为臣深知圣上自幼刻苦上进,立志为贤明之君,又怎会轻信谗言?”

    “也是多得叔父教诲,这些年,有劳叔父操劳。”天子肃颜说道:“既叔父也认为我足以亲政,那么,我便予叔父下第一道旨意,今后若无旁人,私下相处,叔父只称我为顺哥儿,就像幼时一般。”

    这话多少也让虞沨为之动容,微笑一默。

    “另有便是,我虽亲政,但政务仍然离不得叔父辅佐,叔父仍为辅政亲王。”

    虞沨拒绝:“既有国君亲政,诸臣子唯有奉令参协商论之责,不可再有辅政一说。”

    “那么叔父也当在旁辅佐。”天子仍在坚持,因为他已从太后那里听说辅政王有上请卸除辅政之衔的意思,并恳请君恩允往藩地楚州,天子是真心不舍。

    “顺哥。”虞沨却是一笑,在这时忽然使用“特权”:“当叔父的有一夙愿,便是与妻女远游山水之间,领异地风情,这些年来忙于政务不敢疏怠,如今你既能亲政,还望体恤叔父多年心愿,眼下军政安平,正是时机,并叔父更期望之事,乃君国长治久安,圣上另擢贤良足以担当,再不需我耗力。”

    当退则退,这是虞沨当年无奈之余设谋推翻废帝时,已经策定之愿。

    天子见他心意已定,只好允准:“也好,叔父就代我这不得不拘步深宫者,亲为体察一番大隆的万里江河、市井民情。但,叔父也不能长在外郡,三两年后,还是返京才好,大郎兄弟三个我也会委以重任,叔父若长时在外,岂不会让三个堂弟牵挂?就连老太妃与伯祖面前,我也不好交待。”

    虞沨本来也没有长驻藩地,让天子“鞭长莫及”的打算,自然不再拒绝。

    于是这一年,随着魏氏为首一应奸党绳之以法,年轻君王正式亲政,虞沨洒脱交权,携妻女叩辞老祖母,同往楚州很是过了三年闲适时光,大郎虞珺正式被封楚王世子,二郎、三郎也各得封郡王之位。

    之于大隆,也正式开写了盛世之治的崭新篇章,史记“明宗之治”。I967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