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源于周时,为评说逝者生平功过之词,自恭王一来,除秦时嬴政嫌“子议父、臣议君”有悖人伦,历代天子皆有谥号。
甚至可以说,谥号是人生在世的最后见证,同样,也是评议帝王功过的象征。
虽然此事不由他们负责,但他们却是最终敲定之人,特别是新君刘辩,是确定刘宏谥号的关键。
毕竟,谥号也有着“美谥”、“平谥”与“恶谥”三种谥法,皆是根据帝王功过进行评议。
当然,除了亡国之君,和短命之君,目前还没有礼官有胆量为先帝安上一个“恶谥”,毕竟大汉以孝治国,给上一代帝王评一个“恶谥”,有违孝道,有损天子名声。
但为了客观起见,也并不是每个帝王都会加以“美谥”,其中“平谥”亦不在少数,主要取决于先帝功过。
而刘宏治国,功有之,过亦有之,却是难以评判。
这种情况下,是美是平便要靠新君选择,最后才是礼官通过先帝生平最终确定。
“谥号为礼官之事,孤不便干涉。”
听到三公问及此事,刘辩摇摇头,道。
这其实已经算是表明了态度,对刘宏生平不加美饰,直接评说。
唯有先帝平庸,才能突显他的不凡之处,他与刘宏虽有血脉之亲,但在骨子里,他还是那个曾经执掌天下的汉武,为自己稍微牺牲一下刘宏的声望,并不是一件难以选择之事。
他们就这么商议,未到午时,便将天子驾崩一事的处理方式基本确定。
接下来,他们开始陆续传召大臣进宫,安排部署,做好准备工作。
众大臣也都是耳目通灵之人,但多数只知道颂风阁出了变故,却没有想到是天子驾崩这种大事,皆不敢怠慢,按照五人的安排进行准备。
而后宫之中,除于何后面前嫔妃哀嚎哭泣之外,十常侍也聚在一处,商讨接下来当如何去做。
他们身为宦官常侍,荣辱权利皆系于天子一身,宦官宦官,重点还是在官,他们虽大权在握不假,但始终保持与天子同进退。
天子不能做之事,他们来做,说到底,他们就是天子意志的体现。
这样,平日里倒也没什么,但天子崩后,他们替代天子开罪的众大臣必定会找他们的麻烦。
首当其冲的,便是和他们斗了五年的大将军何进。
现在,他们便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转投太子刘辩,一种是大力扶持皇子刘协。
“太子同何进乃是血亲,若扶持太子登基,恐怕迟早会对我等不利,所以,我们当立皇子为帝。”
原本在西园领兵的上军校尉蹇硕也被紧急召回宫中,参与了这次商讨。
蹇硕自入宫以来,到成为十常侍之前,都是董太后身边服侍的宦官,而刘协自幼从太后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他自然对这位皇子更加亲近。
众人皆点头却又摇头,他们同意蹇硕的说法,但此事难度太大。
“若皇子大些,可能还有希望,可惜……”
赵忠眼中充满期盼,口中却叹息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