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阵秋风吹起的时候,暑热还没有散尽,太医院一年一度的大考开始了。
与外人想象中的不同,太医院里不全是医术精湛的老中医,而是一个年限和业务水平成金字塔分布的多层结构。
处于底层人数众多的叫“医生”,“生”是“学生”的生,他们是刚刚从教习厅走出来的实习人员,无论是扫地洗药罐还是煮饭劈柴,都有他们的身影。运气好的能够被高层的御医收为徒弟,比别人更早有接触病患的机会,但大多数人要在劳作之余凭着耳聪目明听得只言片语,从而慢慢积累经验与学识。
而每年大考的考察对象,就是这些“医生”。过了的,正式升为“医士”,能够独立做一些工作,同时有微薄的俸禄可拿;没过的,可能会被打回教习厅去重新读书。
医士想升为吏目,吏目再升御医,这些考察的人数就一二十人,而且平时的功劳占大头,也就没有考试一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医生”考试是基础,是太医院新鲜血液的来源。很多心里存了传承责任感的老太医是相当重视这件事的。往往是各个部门齐上阵,联合命题,联合监考。
今年形势特殊,调养科、妇科肯定是会大规模招人的,朱纯嘏的痘诊科向来冷门,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发大。老太医最近把胡子都揪掉了好些,都是出题愁的。出得难了,怕收不到人;出得简单吧,又怕收进来庸医。
“要是傅为格来太医院就好了。”朱老太医感叹,“不然我也不至于一把年纪了还要带徒弟。”
小八殷勤地替老先生磨墨,劝慰他:“您老再坚持个五六年,以后就交给我吧。我一定会把痘诊科发扬光大,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种上痘。”
小孩子这么懂事,惹得朱老太医哈哈大笑,笑着笑着眼泪就涌了出来。
最后,懂事的八阿哥还替老师傅出了两道题。一道是辨药渣,将煮过的黑乎乎的药渣每人分一点,让写出里面的成分。另一道是辨穴位,手肘外两寸、虎口内、脐下一寸等等,都是常见穴位。
胤禩前世
也是混成了师兄的,他又是天赋卓绝的那一挂,没少给新入门的师弟师妹出题考校。从入门到精通,各个阶段的知识点都能在他脑子里编成题库。即便两个世界的医术有所差异,但给初学者出题,对他来说还是手到擒来。
朱纯嘏看了也高兴。“哎呦,了不得!咱们八阿哥都会出题了,出的还有模有样的。”
胤禩抿着小嘴笑了笑,顺杆爬:“那到时候我也去监考呀。”
这就是好奇想去玩,朱老太医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去了可不准吵闹啊,也不准跟人说答案。”
八阿哥连连点头:“我都晓得的。跟他们说了答案那还考什么?我还等着批卷子呢。”
竟是连批卷子都惦记上了。朱太医哭笑不得:“这些人可不像阿哥这么好天赋,又勤奋。到时候可别被他们气到了。”
胤禩:???
“大多数人,是考不上功名,或者没钱学四书五经,才来学医的。”
饶是有朱老太医给胤禩打了预防针,他还是在考场上被惊到了。有人连药渣都没扒拉一下,就开始写答案了;有人满篇的错别字,用墨水涂得东一块西一块的;有人索性呼呼大睡,一觉醒来交白卷;还有人,看上去一切正常,拿起卷子一批,各种张冠李戴,明明是热病的描述他能写成风寒入体,洋洋洒洒几百字半句干货没有,放出去妥妥的庸医害命。
胤禩脸上浮现出绝望。“他们还不如我四岁的小师妹呢。”他跟系统吐槽道,“我小师妹好歹对人命有敬畏之心。”
朱老太医跟胤禩感同身受,批了两张卷子就开始吹胡子瞪眼:“他们还不如五岁的八阿哥呢!”
御医们显然已经习惯了,冷漠地将一张张卷子扔进“不及格”的箩筐,淡定异常。“管那些混饭的做什么呢?”他们劝朱老太医道,“把有真才实学的挑出来才是正事。”
两百多人参加的考试,最后过关升级的只有四十余人。痘诊科分到了三个医士,皆是汉人,分别姓武、陆、齐,刚好凑了个顺子。
其中陆士成的基础最好,这次大考能排进前十。各个科都向他递出了橄榄枝,他拿定主
意来了痘诊科。
陆医生,哦不,现在该叫陆医士了,他是个还不到二十的小年轻,有一张比别人小一号的脸,更加显得五官紧凑。只看脸其实还不错,但跟一米八的身高放在一起就有几分不协调。
他自嘲是个丑的,希望这辈子多多积福,下辈子能生得好看。“听说痘诊科还入民间防疫,常常有外出的机会,我才来的。”
也没说什么为国为民的大道理,看着挺朴实的。
朱纯嘏引他跟小阿哥见了面,算是认了半个弟子。陆医士不爱说话,但架不住胤禩问东问西,不一会儿就把底子抖了个干净。
他是京城人,家里祖上据说在明朝时候有人当官,但也只是据说,详细不可考证了。朝代更替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