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扫视了一番全殿文武大臣,问道:“对于征讨吐蕃之战的有功之臣该如何奖赏,各位可有提议?”
群臣尽都缄默,没人愿意接这个茬,这时,李浩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封奏疏,双手高举过头顶,扬声道:“陛下,臣有提议。”
“哦?”李治闻言一笑,开心道,“原来诗狂早有准备,呈上来让朕看看。”
许攸把李浩的奏疏呈了上去,李治展开一看,边看边点头,显然对李浩所提的封赏还是挺满意的,群臣却是心中七上八下,李浩这货自己提封赏,能让自己吃亏么,这下真完了。
李治看完之后,李治微笑看了一眼下方,道:“嗯,诗狂所提封赏大致可行,只是朕有两个疑惑。”
李浩拱手问:“敢问陛下是那两个疑惑?”
李治道:“第一,为何这奏疏之中没有你自己的封赏?”
李浩颔首道:“陛下,医者不能自医,叫臣自己封赏自己,未免会有偏颇,遭人非议,臣的封赏,自然当由陛下和众文武百官所提。”
“嗯,此言倒也有理。”李治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一个疑惑,此次征讨吐蕃,你们所用粮草不多,彭海和狄仁杰在后方督运粮草,功劳不大,为何狄仁杰的封赏竟如此之高,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下方的狄仁杰闻言大吃一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可是宰相啊,他感觉李浩是不是疯了,他才二十一岁啊,就让他入相,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妥。
群臣也是这样的想法,均都认为李浩是不是疯了,封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做宰相,而且此次出征吐蕃,狄仁杰只是在后方督运粮草,这能有多大功劳?
李浩道:“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粮草,怎可算是功劳不大?”
李治依旧摇头:“此番解释太过牵强,朕依旧以为不妥,狄仁杰拜相之事暂且按下,许攸,将其他封赏念与诸卿听,诸卿一起参详参详。”
李浩闻言虽然有点失望,但他也知道,自己有点急躁了,狄仁杰年纪太小,资历不够,而且这次狄仁杰的功劳确实不够大,起码没有大到可以拜相的程度,失望归失望,但他却看出来了,李治还是很公正的,对于用人方面,没有乱来。
许攸拿起李浩的奏疏念起来:“樊梨花晋蓝田县公,加食邑五百户,授勋柱国,封正二品辅国大将军,赏黄金千两,帛千匹,精瓷一百,良驹十匹……”
一听到樊梨花的这个封赏,众臣均都暗自惊呼,樊梨花的封赏太特么高了,直接封公了,虽然只是县公,但也是公爵啊,勋位直接跳到了柱国,散衔到了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简直是直线上升,连跳数级,但有心人却发现,樊梨花的封赏其实是空架子,因为职位上没有任何变动,也就封号爵位这些玩意蹭蹭往上涨。
这也是李治为何说李浩的这份封赏提议可行的原因,此次征讨吐蕃,基本是由樊梨花带兵,功劳颇大,不在李浩之下,在职位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将爵位封号这些东西大幅提上来,完全可行。
樊梨花是奏疏中所获封赏最高的,所以第一个念,接下来便是秦怀玉,程处亮,程处弼,狄仁杰彭海等人的封赏,狄仁杰的拜相提议被李治按下去了,只把文武散衔提了一下,另外赏了一些金银布帛,这便算完了。
封赏奏疏念完,李治问道:“诸卿对李浩所提的封赏提议可有异议?”
众臣不言,以马周为首的中书省众官员们纷纷回答:“臣等无异议。”然后其他群臣也跟着说无异议。
李治很开心,接着道:“那么接下来就议一议李浩的封赏,此次征讨吐蕃虽然未能成功,但却歼灭吐蕃十八万大军,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