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家嫂子连忙推辞,步履艰难的走了出去。
什么下个月匀点,就是句客套话而已,就是不想借。
无奈的叹息一声,杨家嫂子又看向前院,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屋里,一大妈探出头来,问道:“老易,刚才谁来了?”
易中海淡定的抽了口烟,“杨家的。”
“是她啊,干嘛来了?”
“还能干嘛,借粮呗。”
一大妈从里屋走了出来,“那你没借她点?不是还有不少棒子面嘛。”
易中海斜了她一眼,“给了她,贾家怎么办?”
一大妈皱了皱眉,贾家的情况她知道,虽然也不是过得多好,但起码饿不着,还能时不时吃些细粮。
再加上何雨柱的接济,一家老小吃的白里透红的,贾张氏那体重就从来没掉下来过。
“老易,杨家的情况你知道,一个老婆子带着上小学的娃娃,也没个工作,就靠她一个人打零工活着,这都吃不上饭了,我们家又不缺这一点,能帮就帮一下,要不,我把棒子面给送过去?”
“你敢!”易中海哼了一声,对于一大妈的话很是不满,“给她送去了,贾家怎么办?难道杨家那小子还能给咱们养老?你要知道,咱们老了,就要靠着秦淮茹跟傻柱了。”
“但是,贾家也不缺这一口啊,实在不行,改天再送一点过去就是了。”一大妈心善,还是想再努力一下。
她跟院子里其他人关系都不错,既不像三大妈那样爱算计,也不像二大妈那样爱摆谱,以前杨家嫂子的儿子没死前,见到她总是热情的到招呼,还会陪她聊天。
“说了不许去就是不许去,你老实在家待着!”
一大妈无奈,她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不能挣钱,还生不了孩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听易中海的。
叹息一声,转头回了厨房。
要是李清河看到这一幕,估计会劝她,别这么唯唯诺诺的,你活不到需要贾家跟何雨柱养老的时候。
......
此时,李清河正在家里看书,娄小娥已经在厨房做饭了。
敲门声响起,李清河随口道:“谁啊,进来吧。
“王大妈,您怎么来了?”
见到来人,连忙起身,托了她瘦削的手臂引进了屋里,“您快坐。”
杨家嫂子,娘家姓王,只是这年头还保留着一些老思想,老一辈还是会将夫家的姓放在前面。
比如贾张氏,她本人姓张,嫁进了贾家,就将‘贾’放在了自己的姓前面。
“哎,哎,谢谢你了。”王大妈很是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那个......清河,你看家里还有没有余粮,我下个月指定还你,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看着眼前这个局促不安,穿着单薄满脸菜色的老人,李清河心里有些酸涩。
“有,有,您先坐,我给您拿。”
答应一声,扶着王大妈坐下,李清河跑进厨房,翻出一个十斤左右的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子玉米面,这是不带玉米芯,用玉米粒去皮磨出来的。
“来,王大妈,这些您拿着,我再去给弄点别的。”
“哎呀,不用不用,这些我还不起啊,还是不借了,我再去想想办法。”
见李清河给装了这么多,吓得王大妈连连摆手,起身就想走。
她就靠在街道办接点零活挣钱,再加上捡垃圾,每个月也就七八块钱,哪能还得起这么多粮食啊。
要说棒子面还好,但这种没有玉米芯,磨得这么细的玉米面哪还得起。
李清河赶忙拉住她,将袋子塞进对方怀里,“您拿着,不用您还,就当时我给建军的。
对了,一大爷家您去了吗?我再陪您去他那里一趟,再借一点,您这个月就容易过了。”
在他的印象里,虽然易中海这个人挺阴的,但还是会做点表面功夫,只要院里人过不下去了,不说借来多少,起码几斤棒子面还是能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