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话间,王德进来禀告前来参会的将领已经全部到达,在御舟二层的会议室候驾。赵昺这才结束了两人的谈话,与刘志学一同下到二层与众将议事。此次参会的多是御前护军的军官,他们见刘志学与陛下同来,都觉一怔,转而又仿佛放下心事般相视一笑,齐齐起身向两人敬礼。
在大宋的军事系统中本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世杰和江钲为首的行朝派,一派是以赵昺为首的帅府派。但是江钲不满张世杰专权,又有父亲遗命,在赵昺继位中出力甚多,有着拥龙之功,也可以算作是赵昺的嫡系武装力量。在其后崖山之战中,张世杰指挥不力嫡系力量折损甚重,已无力与帅府军和江钲统领的殿前禁军相抗,其亲信也在赵昺的打压下逐步退出了朝堂。
帅府军一系若是非要进行区分的话也可以算作两派。一派是以赵孟锦和江钲为首的旧军派,他们多是出身旧宋军,但是多为中下级军官,依附赵昺后得到重用,协助他建立起了新宋军,可以说是潜邸之臣。他们在保卫琼州和收复江南的战争中立下殊勋,现在多数人都已经功成名就成为高级军官,镇守一方的朝廷大员。
而帅府军的另一派则是以倪亮和陈墩为首的御前护军一系,他们多是出身赵昺的亲卫营和老营,他们彼时皆是少年,陪伴着小皇帝一起长大,受教于小皇帝,关系十分亲密,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随着御前护军的壮大,也成为各级军官,参加了收复江南的战争。但他们资历尚浅,不足以挑起大梁,可也是宋军的中坚力量。
其实在赵昺和出身帅府的将领来看,他们并无派系之分。赵孟锦等诸将是看着倪亮和陈墩他们长大的,且老营这些孩子多是军中遗孤,因而在他们眼中就如子侄一般,对他们是爱护有加,也乐于见到他们成长;而倪亮等人也自觉是在老将们的羽翼下长大,对他们只有尊重,即便进入军旅后也仍然以父辈待之。因而新老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提携和帮助,并无什么嫌隙,所谓的两派皆是好事者强加的,其意不辨自明。
若是一定要加以区分,赵昺可以分为元老派和少壮派。元老派如赵孟锦和江钲等人,他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军事指挥,所知来自于军中实践经验和家庭的影响,且又在旧军中厮混多年,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旧军的烙印,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中产生了不适应,对于新战法和新战术接受的较慢。但是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又经历了多次整军,所以在军队管理和战役指挥上的地位尚不可代替。
而少壮派在赵昺这个半路出家的‘军事家’身边成长,也受到其崇尚技术,擅于谋划及勇于革新的影响,又大多入过武学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因而对火器的运用和新战法接受程度高。且也因为年轻,血性足,打仗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打敢拼不畏惧任何敌手。可终归他们在作战经验上不足,尤其缺乏指挥大战役的经验,要想独挡一面尚需历练。
两派人马虽然分属禁军和护军,但是并非泾渭分明,却是人员交流频繁,尤其是中低级军官时常分派到对方麾下任职锻炼。而赵昺对待两部也是一视同仁,并无门户偏见,赏罚分明,因此双方相处融洽。第二军攻取寿州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刘志学受到大举弹劾的事情御前护军众将早已听说,此次受诏见驾,也让大家捏把汗,可看到刘志学与陛下一同前来,并无异状,就意识到其已经过关,众人也都十分高兴。
眼见新老将领们关系和谐,赵昺自然欣喜,但是知道自己此次庇护了刘志学,也要敲打敲打众人,否则他们会以为滥杀自有陛下给他们擦屁股,进而在战斗中肆意而为,不再估计平民的伤亡,那不仅有损宋军的作为解放者的形象,也会给善后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引发动乱,这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所以赵昺在会议开始前先强调在以后的战斗中要尽力避免误伤平民,故意为之者则以军法处置。而为了不使军将们因而束手束脚,他又言明凡是手持武器参与战斗,或是协助敌军作战的平民不在此列,可以敌方战斗人员对待。
随后赵昺又传达了泗州合兵后议定的作战方略,此战意在夺取徐州,收复两京,歼灭来援敌军,并占领海州,从而打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