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兄难为1-7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说实话,大牛真不像有些婆婆一样成天想孙子,盯着儿媳妇的肚皮。不仅是因为这是弟妹,平日里都要避嫌,更多的是真不认为传宗接代多重要。

    但这弟妹吧,成亲一年多了没怀上,张家人都还没怎么的,她却是家里最急的。

    又是烧香,又是拜佛的,好在还没折腾到吃各式各样的偏方就怀了,不然真得继续急。

    接下来的怀孕生娃这些,都轮不到大牛操心,二牛在大牛的指点下去请了他岳母大人来,从怀了七个月到月子坐完,都是陈夕的姑和娘操的心,哦,当然还有二牛,以及对得了侄子高兴的大妹和二妹。

    没办法,因为大哥老是不愿意成全生子,大妹和二妹两个都很心焦,但也对大哥没辙。

    而等大豆子快八个月的时间,大牛正式将食肆交出去,条件是在大妹和二妹未出嫁前,两姐妹都能得到应有的工钱,并且自己,两姐妹和三牛四牛都能分到一成的利润。

    大牛也开始在家正经读书备考,顺便给帮着带带侄子,毕竟小孩儿太小,放食肆里有时候还看顾不过来。

    八个月大的小孩儿,也算是长结实了,大牛看着只要别摔了伤了,也算好带。小孩儿自己玩的不耐烦了,抱出去走走,也是自己看完书放松的时候。

    至于吃饭啊洗尿布这些,等二牛回来了干就是了,大牛就只负责看着就行,顺便熏陶一下书香,做做早教。

    话说回考试上,大牛这次是第二次去考,还带上了三牛和四牛一起。

    童生试一年考一次,县试和府试考过了才是童生。

    二牛成亲后,转年有一次考试,不过大牛那时候既没有复习好,也没有提前准备,和人互结找人作保,所以那一次没有去。

    不过倒是趁那次县里考试,大牛带着元宝终于去了心心念念的县城,算是去凑热闹的。

    从县城回来后,大牛把食肆交给二牛主要负责,自己算是正经地开始备考。

    家里人知道大哥准备考试,都很是理解,并且全力支持,毕竟大哥当年就是要进学的,只是家里的原因才不读了。

    第二年,大牛原本也是没有打算报名的,自己什么水平还是清楚的不是,去了也就是炮灰,走个过场去的。

    但曹夫子的学堂里那一年只有两个人去考县试,而镇上另一个周夫子的学堂里也只有两个人,互结还差一个。

    大牛去镇上给三牛和四牛送衣服,听到正好差一人,抱着试一试水的心态去了,反正不过也没关系,当作积累经验,体验生活去的。

    最后是县试都没过,真正是去凑了个人数。大牛心里也是知道过不了的,那次算是去感受一下古代科举考试的氛围,也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向。

    大成朝规定,成为秀才要考县试,府试,院试三场。县试得考五场,每年二月考,五场都过了,才能继续参加四月的府试,府试还得考三场。

    府试考过了才是童生,成为童生后才能继续考三年两次的院试,院试过了才能成为秀才。考上了秀才,你才算是过了入门考试,进入到成为统治阶级“士”的门内。

    县试比较简单,不会考多少很难的内容,基本上内容都很基础,不会出很难很偏的知识点,将书都背下来的人一般都能过。

    府试稍微难些,但认真读书的人努努力也是能过的。有些读书人多考几次,多读几年书,起码能成为童生。

    至于那些读了一辈子书都不是童生的人,不是蠢就是在假装读书。

    前面的县试和院试相对来说比较好考,但要想通过院试,成为秀才那就不是纯下苦功就行的。

    很多读书人得到了童生的身份,院试却总是考不过。到头来,还是白发苍苍老童生一个。

    这一次去县里考试,半年前就开始做准备,张家三兄弟再加上曹夫子学堂里的两个学生,五个人正好互结。

    其实按照曹夫子的说法,张家这三个都没有学好,是不应该放出去考试的。在曹夫子眼里,真正胸有成竹了,再一次性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成为秀才。

    不过大牛是觉得,考试嘛,当然要感受真实的考场不是,而且别拿童生不当文凭。

    有了童生的文凭,自己就能跨县远游,开路票子就容易许多,被盘问都少些。

    还有一个原因,自己考过一次后,这两年多都在家里,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镇上,自学了两年了,去考一下试试呗,不然一直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

    至于三牛和四牛两个,怎么说在学堂也读了四年了,每次在学堂里都是名列前茅的,不放出去试试,怎么知道其实自己不行呢?

    总是处于优势状态,人早晚得骄傲起来,不被打击一下,不知道低头看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