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听了大家的意见,发现上一章设定有误,美国人把原子弹运到巴拿马运河的时间应当是七月而不是六月,我算错时间了,这里纠正一下。
www.XsHuoTXt.com 北海道之前战欧亚联军之所以没对美国舰队施加核打击,原因有二:一是手头的库存的原子弹还不够多;二是时机还不成熟,找不到核攻击时给美国舰队造成最大伤害的机会。
自至去年核试验成功后,苏德两国,甚至包括被他们带着引进核大门的中国,都是以举国之力疯狂地开工,拼命地制造相关的核材料。
三月底美国在实战中投下第一发原子弹时,苏德两国现成的原子弹总共有四枚,但两家手中已经囤积了不少核材料正在加工成原子弹的过程中
不算从海里捞起来的那颗,到了六月底,苏德两国手中的拥有的原子弹,数量加起来已达到枚之多,就连新中国,到现在为止手中也囤积了两颗原子弹。
加上美国人“赠送”的原子弹,欧亚联军这儿手中的原子弹总量已增加到十一枚之多。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个痛快!
扔原子弹也是一样,在苏德两边制定的对美国海军的打击计划里,就是打算一次性将一堆的原子弹一口气全扔出去。
无论是汉娜还是斯大林都是这样“干脆”的人,核示威、秀肌肉,这种事两人都不屑干
。
运到哥伦比亚的那枚原子弹,其目的是为了摧毁巴拿马运河,截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联系。让美国海军在短时间内变成头尾不能兼顾的两洋的海军。美国的造船能力虽然庞大,但三分二的船厂都在大西洋。而太平洋这边的几个大型船厂,从前都被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占用。摧毁了巴拿马运河后,美国对太平洋舰队的战损补统能力就会严重受损。
原计划用来摧毁巴拿马运河的原子弹是由德国提供的。但在北太平洋地区意外的“缴获”,让德国人改变了主意。他们利用“男孩”里的核材料进行再加工,重造了这枚原子弹。一旦核攻击成功后。德国人也可以拿“这是你们美国自己造的原子弹”来嘲讽对手。
杜威总统想囤积更多的原子弹以保证战争不会失败,苏德两国何尝不是如此。
到了七月初。以举国之力狂造原子弹的美国人,手中拥有的核弹数量,也达到了十颗之多。有了底气的杜威总统,这时候再度将太平洋舰队集中到了阿图拉岛,再次对英德两国进行武力示威。
在六月底,经过漫长的谈判,苏联人在借用一些苏联岛屿给美国作为攻击日本的前进基地的问题上口风有所松动。而与此同时,英德两国却依然态度强硬。两国海军至在六月和日本海军在北海道地区进行了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作为向美国示威的行动。
作为回应,杜威总统下令将分散在阿留申群岛的太平洋舰队再次集结起来,以吨位上比对手强两倍以上的实力,向全世界展现着美利坚合众国底气。
942年时,威尔基总统策划的“第二大白舰队”西进太平洋“装逼”不成反被操,制造了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
四年后,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杜威总统,又重犯了他的前任犯过的错误。
当庞大的舰队以阿图拉岛为中心开始集结时,英苏德中四国皆大喜过望。四国原计划要拖得更久一点,囤积更多的核弹再对美国进行核打击。结果杜威总在阿图拉岛作死般的装逼作秀行动,给了对手最好的机会。
阿图拉岛及其周边海域,即将迎来“蘑菇丰收”的季节。
从946年六月底起。大批美舰就以阿图拉岛为中心不断地集结。美国占领该岛已有两年有余,仗着强大的工程能力,两年的时间足够让美国海军将其改造成一个能停泊大量军舰的军港。而后美国海军又将阿图拉岛附近几个卫星小岛进行改造,增加雷达等防空警戒设施。
为防止外敌偷袭,以阿图拉岛为中心,美国海军还在外围设置了警戒舰队,这些警戒舰队,以护航航母为中心,辅以驱逐舰为掩护。舰上皆配有雷达,作为海上移动的防空预警设备。
美国人的防空手段。做得已是十分地到位,想要通过低空飞行避开雷达监视。也因为布在外围到处都是驱逐上的游动预警雷达,变得近乎不可能。
但是,天上不行,不等于其他方向就不行。
七月三日傍晚,当那艘搭着危险货物的哥伦比亚货船驶向巴拿马运河的时候,阿图拉岛上,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哈尔西,正和美国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麦克阿瑟,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刚刚运到阿图拉岛上的三件“上帝之剑”。
公牛哈尔西向麦克阿瑟吐糟道:“原子弹,又是原子弹,我不喜欢这东西,自从有了他,战争就好象变成了扔原子弹的简单游戏了
。”
嘴里叼着玉米烟斗的麦克阿瑟道:“我和你正相反,我喜欢这东西!战争的本质,不就是争取本方最小伤亡,同时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损伤吗?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在东京、北京、伦敦、柏林,还有莫斯科,这几个地方把这玩意全部扔上几颗。我倒很想看看,那个五个非人类的邪神,吃一发上帝之剑后,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情报显示,就在今天,联军主力舰队现在已全集中在距离阿图拉岛两千公里外的海域,正和布置在这儿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遥遥对滞。出于防备核打击的安全考虑,这支联合舰队现在分得很散。
分得较开的舰队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原子弹攻击的效果,但是过于分散的后果,就是遇上敌方舰队航空兵的集中打击时,就会吃上大亏。
“他们这是自寻死路!”
哈尔西心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