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
杨诗音也对此人有些兴趣,便追问盛长槐。
“后来,此女子也算奇人,愤而反抗,与那再嫁夫君和离,写诗作文,创下偌大的名头,不仅如此,还白手起家,以女子之身,成为当时的首富,寻回失落的典籍,捐献给朝廷,并将身家资助军队,被当时的皇帝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盛长槐为了完成老师的嘱托,也是拼了,将李清照和清末女首富周莹两人合二为一,编出个故事来,希望能激励自家师姐。
但盛长槐想错了,自家这师姐,虽为女子,但从小杨无端是当徒弟培养,诗词歌赋,文史典故,样样精通,稍作回想,便驳回了盛长槐。
“不知师弟所说此人,是哪朝哪代,怎么从未听闻,莫非是师弟杜撰?。”
李清照是北宋末年人物,周莹更是清朝末年,杨诗音要是听过,盛长槐那才见鬼了,但被自家师姐戳破,也有些不好意思,看来,只能拿真实人物来说事了。
“不怕师姐笑话,长槐从小长在戏班子,听说书人胡编乱造的,因太过惊奇,所以也就是说了个想法,并没有传出来,但师弟这个故事也只是抛砖引玉,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杨诗音笑了笑,没有戳穿盛长槐,这故事虽然是杜撰,那故事中的女子,杨诗音深感钦佩。
“师姐可知蔡文姬。”
杨诗音听完,噗呲一笑,自家这师弟也太小瞧自己了,蔡文姬何等人物,自己岂能不知。
见杨诗音这样,盛长槐的目的达到了,自己之所以弯弯绕绕,先拿一个杜撰的故事开头,就是去除师姐心中隐隐的戒备,第一个故事,让杨诗音挑出毛病,便是将杨诗音的关注点引开,到了现在,杨诗音面前的自己,不是一个开开导他的人,而是一个讲故事的说书人。
“师姐既然知道蔡文姬,那肯定知道,蔡大家早年经历,被掳到匈奴,嫁给异族人,等魏太祖将其救回,因失身异族,在当时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又没有亲人,又失了节,长槐要是女人,身临其境,估计早就不活了。”
杨诗音又噗呲一笑,自己这师弟,啥话都说,真不像个读书人,盛长槐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但蔡大家,虽有太祖逼迫,但凭自己一人,将其父所留典籍四百余篇,全部默写下来,正因为如此,才名留青史。老师比之蔡大家,也差之不远,我听闻,老师家中藏书比蔡家多了不知几许,尤其是孤本典籍,师姐如此才华,何不将它归类编撰,然后在制版印刷,有此一举,杨家对士林之贡献,不比开坛授课差。”
“师姐既然是老师独女,助老师行此功业,使老师名垂青史,这才是为人子女的孝道。”
盛长槐的本意,是想让杨诗音找些事情做,人一但忙起来,时间便会抚平伤疤,至于杨无端家中藏书,这不是虚言,杨无端在文坛地位颇高,自出名起,就有各种人求取诗词,杨无端来着不拒,但必须拿典籍交换,再加上刻意收藏,能和杨家藏书相比的,大概只有那几家书院和皇宫了。
还有,盛长槐知道自己这师姐虽然自怨自艾,但每日都会向老师请安,这孝之一道,也是颇为坚持,所以在拿老师作为突破点。
杨无端虽有才名,但仕途不顺,所以在立功立言立德上,没有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才华,才会在文坛有些地位特殊,若是将来,比之当代之人,估计会差上一些,柳永没有评上八大家,也是因为如此,盛长槐也是想助自家老师一把,使他不复原时代柳永之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