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家长们都不打算再让孩子们继续读书,而是想让他们在家帮忙干活。
校长把这个问题反映到教育局,但教育局也无能为力,两手一摊,说这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现在没钱,没办法给你们解决教学场地的事。除了钱,其他的条件你尽管开口,什么黑板、粉笔、作业本,我们都能想办法解决。
这帮当官的说了等于没说。校长却立即表示,说要把自己家腾出一间屋,作为教学场地,继续让村里的孩子们去他家读书,但要得到教育局的批准,还有你们刚刚说的那些教学资源,他通通都要。
教育局当然全力支持,完了还语重长心地和校长说,把校长家里当教室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但政府的钱这一下也难以到位,最好能找来社会资金,或者让村民们捐款,立即把教学楼建起来,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快的办法。
校长认为这帮当官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一个破山村里的小校长能去哪里找来社会资金?让村民们捐款?别逗了,村民们为了能让孩子们帮助家里干活,都不打算让他们继续读书了,你还让他们掏钱出来建学校?能让他们把孩子送去他家里继续读书就不错了。
对于能重新给孩子们当老师,谢影自然欣喜若狂,甚至一下又感觉自己有了精气神,但校长的这些唠叨却也让她开始犯愁:该怎样才能搞到钱,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场地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听说村里有人帮忙藏匿和转送“外嫁”的妇女,一个妇女可以得到50元的“劳务费”,这几乎相当于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所谓的“外嫁”,实际上都是被拐卖的妇女,谢影对此心知肚明。
这个时候的谢影白天在做老师,在教孩子们礼义廉耻,到了夜晚回到赵良善家里却要陪他的两个儿子睡觉。名义上,谢影是赵有智的女人,但每天夜里爬上她的床的,除了赵有智,有时候却是赵有为。她从最初的羞愧欲死,到后来的麻木不仁,再到现在就习以为常了。
她也终于通过村民们的口口相传得知,家里的两个哥哥为了“彩礼”钱将她抛弃,联想到两个哥哥迄今为止也的确再也没有来过,谢影因此很快就相信了这一点,这也让她对于回家再也没有什么执念。
给村里的孩子们当老师,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是她唯一的念想和精神支柱。
谢影也想去给“外嫁”的妇女提供藏匿或转送“服务”,然后用赚来的钱砌学校,但这种事肯定要得到赵良善的同意和帮助。
当然,她肯定不能对赵良善说,她赚钱是因为想给村里砌学校,不然,赵良善只会认为她在发神经。
于是,到了暑假时,谢影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并且让赵良善没法拒绝的理由:
她不想再陪赵有智和赵有为两兄弟睡觉,想给赵有为也买个女人,并且买女人的钱由她出,但赵良善得想办法让她和“婚介的人”搭上线,除了为“外嫁”的妇女提供藏匿或转送“服务”,她还能出面当“媒人”(负责引诱妇女上当)。
赵良善果然没有丝毫犹豫,很快就联系到村里的“熟人”,“熟人”便安排谢影到各个车站去“招工”。
暑假快要结束时,谢影回到赵家村。她兑现了自己对赵良善的承诺,给了他一笔钱,足以让他给赵有为买个女人。
之后,她很快又找到校长,将剩下的钱递给校长,问这些钱够不够盖个瓦房给孩子们当学校。
校长却并没有接钱,而是问她是不是在外面做“媒人”,见她始终不发一言,也不敢和自己对视,校长便长叹了一口气,把钱接了过去。
谢影却突然哭了,说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校长愣了半晌后,说你这也是在解决许多大龄男性的未婚问题,况且赚钱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书读,这都是在行善积德。
谢影给校长的那笔钱自然不够用来盖个瓦房当学校,但她并没有选择继续去做“媒人”,也没有一头扎进教书育人的事业中,而是回头就找到赵良善,和他商量起“另起灶炉”的事。
谢影认为做个“媒人”赚钱还是太慢,既然连校长都认为这是在“行善积德”,那她就干脆甩开膀子肆无忌惮地干,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盖一栋真正的教学楼,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