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拔人才有什么作用。
而且这乡试会试皆只以四书五经上的内容为题,那些个考生为了能够考上功名,有些人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整个心神就全都放在了四书五经上去了,旁的知识,那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胤礽不禁想起了在《儒林外史》中看过的的一个笑话。说是有一个人对一个进士开玩笑的说道:“今下,要是四川的苏轼来考,这文章亦只能评个第六等了。”
这话说完,谁知那进士说道:“苏轼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罢。”堂堂一朝进士,尽然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了。
当然,这只是个讽刺,讽刺那些读书人一心专研四书五经,却是把旁的都放在一边不管不顾了。要说这样的人有没有,想来也是有的,
而且,这会试的考试考四书五经的内容倒也罢了,毕竟里面好些个知识道理拿到现代来说,都不算是过时的,何况是那个时代呢?
坏就坏在,以八股取士为官,这些考生都过分的追求用华丽的词藻做出合乎严谨格式的漂亮文章来。久而久之,人的思想也就开固话了。
虽说考的是四书五经这样一个能够有不同解读,含义深远的内容。但是为了能通过考试,这些人反倒舍了四书五经去追求应付考试而生的八股文范文了。可不就和现代的应试考试差不多了么。
在这种八股文的要求下,学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反倒是被忽略了,而且一味遵循固有的格式,及其容易固化思想,让一个人渐渐失去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见解。
胤礽可不想自己手底下做事的人,都是一群吩咐一声就动一下的提线木偶。要真是那样的话,胤礽费劲巴拉的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胤礽要的是能干实事,能有所作为的人,而不是只会写文章,只会在朝堂里争权夺利的“官”!
几个大学士临走之前,胤礽又嘱咐了一句:“这试题出好了,记得拿过来给孤瞧上一眼。孤也好有所准备。”
处理好这边的事情,胤礽就起身出宫了。如今时疫已经得到控制,按那太医递上来的话,布善也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自己也该去瓜尔佳府上看一看才是。如今噶布喇不在京中,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布善去办才妥当。趁着他现在身体已经差不多都好了,也是时候去和他好好的商量商量了。
而且,暗卫处那边,自己也有些日子没露面了。说不得要过去刷刷存在感,敲打敲打才是。
也不知道之前吩咐暗一去准备筹建的怜幼居这会儿都准备的怎么样了。毕竟如今京中时疫之后死了好些人,应该是有不少孩子成了孤儿的。
虽说朝廷对这事情也有所过问,但胤礽觉得还是自己来的靠谱。毕竟朝廷要真的处理的很好,这京中大街上哪里还会有做么多小乞丐呢?
刚好这次过去,也能同暗一商量商量,将这件事情尽早的办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