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告急!”一声叫喊响彻了整个大殿,赵祯亲自站了起来,快步的跑了下去接过地来的纸,快速的翻了开来,浏览一遍,随机直接将手中的纸撕了一个粉碎。
“众爱卿,你们可知道这是什么?”赵祯握着手里的一把碎纸片,转身问着满朝文武。
他的表情之中充满了平静,那双深沉似海的眸子扫视着在场的众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面对战争了,他再也没有之前的那一种慌张,相反,这一次却是极其的老练,甚至有一些人都无法从语气之中揣测出来他此刻内心的想法,但是无论怎么样也都能看出来,他带着一丝丝的愤怒。
范仲淹整理了一下服装,快步走上前来说道:“敌人总体的士兵数量大概是我军镇守边关的十倍之多,加上又是经过了整整一夜的谣言铺垫,怕是已经边关失守了。”
赵祯并没有回应范仲淹说的话,而是把目光平静的扫视向所有的人,他想知道他们此刻有没有什么别的看法,以及什么好的提议要向他阐述的。
大殿之中静的仿佛是空无一人一样,就连几只在大殿内嗡嗡叫的苍蝇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传认为边关现在已经被打下来了,那么不如马上撤退到达黄河南岸,借助黄河天险与敌军作战,否则我们怕是拦不住十倍多于我军的兵力。”一位将军起身说道。
“敌人此刻军心大振,直接与敌人对战一定对我们不利,所以应该让出来一部分的地方退到黄河南岸再与敌人纠缠。”又一位文臣起身说道。
赵祯始终没有再继续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他们每一位大臣所发的自己的立场。
只是这些人的想法都没有几个能够稳定住全局的,只是暂时能够拖上一时,其实在赵祯自己的心中也觉得应该退到黄河南岸,借助黄河天险与敌人作战。
范仲淹终于再一次起身说道:“禅认为,将剩余的部队全部调遣到黄河南岸,与敌人隔江对战,借助天险是最好的方法,不仅如此,前不久送过来的敌人的密探,我们要全部把他们完好无损的送回去!”话音刚落,就听到了一众大臣的集体辱骂。
“我看你脑子不清醒!那帮密探怎么可能把他们完完整整的放回去,必须要把他们杀了,也安抚着天下军心!”一位大臣站起来骂道。
赵祯倒是冲他摆了摆手说道:“爱卿你何必如此之激动,不如先听范爱卿把话讲完,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再加以批评指责,何必别人还未开口,你就要先彰显自己?”
那位大臣听到这话才恭敬地退到了一边继续听着范仲淹的夸夸其谈。
其实倒也并不是夸夸其谈,因为这些道理确实有用,至少比先前提出来的方案要好上不少。
“臣认为必须要把他们放回去,这让敌人感觉到我大宋根本不计较丢失的一两座城池,以博爱的精神面对他们,而且也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找不出来,第二个理由向我们发动进攻,我们利用这一个短暂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充分的准备,所以不应该把他们杀掉,而是应该把他们完完整整的送回去借他们的口说我们的好,能拖延一阵就是一阵!”说完拱手又退了下去。
寇准在一旁听到这话,缓缓的点了点头,站起身来附和说道:“臣也认为此番建议是很有用的,最好不要让敌人以这个为把柄,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第二次进攻让我们缓出来,哪怕只有半天的时间也是好的。”
欧阳修在一旁默默的听着,始终没有发表自己的印记,在他的心中,这条计策已经可以拿上大雅之堂。
“现在的战局,已经到到什么地步了?”赵祯突然间开口问了这么一句,满朝文武无不突然间安静下来。
接着就有几个大臣长上来的最近的报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开始读诵,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因为这一次关乎的不仅仅是国难,还有他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权利。
正所谓什么情况下能够让人最勤奋最努力,只有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拼命的时候。
现在就到了这一帮当官的,能否保持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富的生死攸关之时了。
每一个人几乎都是竭尽脑汁的,想让自己能够想的所有方法,在大殿上提出来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是各种的想法不断。
但人们普遍觉得还是前面的一条政策最好。
既然敌人已经攻击了,那我们倒不妨后发制人,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过围魏救赵的例子,倒不如直接派大军压向两国国都境内,迫使他们调兵回救,这一条政策是得到了普遍的赞同的。
但恰恰这一条政策却是最不应该实现的,因为就算是到了过渡,也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作用。
因为这两个国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