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火队?”赵匡胤听见这个新鲜的说法,有了很大的兴趣。
“将军,其实各条街道上,都有自己的望火人,东京城木结构的房屋还是很多,所以大家都怕走水,一旦要是起火了,都是各家的男丁都出来,一起扑救。”徐咏之说。
“怎么救?”赵普开口发问。
“一般是拆房子,打断火头,只有河道和井附近的房子,才可能用水来救。”徐咏之说。
“为什么要朝廷办这支队伍?”赵普继续问。
“一来是为了东京城的永泰,二来专业的望火队不能指望民团,三来禁军有这支部队,对皇宫、官署的安全也更有保障。”徐咏之说。
“大概要花多少钱?”赵普问。
“一百人的饷,初期的装备,我可以让山字堂捐赠一批。”徐咏之说。
“为什么不从你的手下拨一百人出来做这事儿?”赵匡义不怀好意地说。
“等等,老二,”赵匡胤说,“虎捷步军是大周的精锐,怎么能让他们去干望火队的事儿?这事儿我准了,我写一道命令,这支部队的装备钱你可以让山字堂先垫上,但是这笔钱要开封府出。”赵匡胤说。
徐咏之行了个礼,欢天喜地地出去了。
“这算什么?不舍商人梦么?”赵二说。
“大周好邻居,捍卫街坊们的徐咏之。”赵普笑道。
“很好笑吗?”赵匡胤一脸严肃地说。
“没有,没有,我就是觉得这个小子有点单纯可爱,现在不是做这事儿的时候。”赵普说。
“我倒是觉得他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你们在这儿,他不想多说,我看他要组织的是一支攻城师。”赵匡胤说。
“也可能还有别的念头,但是您在这,他不想多说。”赵匡义说道。
赵二的眼睛还真挺毒,徐咏之最近做的事情,还真有点让人摸不透。
自从上次被王祚老相公登门求比武之后,徐咏之变得非常低调,他更愿意每天做点稀奇古怪的事情。
王祚老相公找到了禁军第一嘴炮王大能,和他联宗做了兄弟之后(对,同姓的不结拜,而是联宗),也不来骚扰他了,反而对儿子大家赞赏徐咏之,说他军法严明,敢于把自己捆起来让手下胳肢,铁面无私,有西汉周亚夫的大将之风。
徐咏之让鹦鹉喳喳灰带信给舅舅田大榜,求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机械图。
云梯、下水道建设图、水闸,都是城市中所用的。
他把自己沉浸在一支望火队的建设里,做了一阵功课之后,才认真向赵匡胤开口请求。
得到许可之后,徐咏之立刻就安排邢大运去组建这支队伍。
要购买的东西很多。
杆棒、绳索、长梯、木柱、竹竿、长钩、唧筒、铁锹、马车。
徐太实让山字堂出了钱,虽然赵匡胤说开封府出钱,但是你是商人,商人就得懂事儿,你把钱垫了,就没道理再去跟衙门要,哪个衙门最差的都是钱,送个顺水人情,衙门高兴,以后大家还得处呢。
从街坊中的望火队招了五十人,又从城外的农家丁壮当中,招募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五十人。
邢大运成了这支队伍的队长。
徐太实和段梓守负责训练这些新人,传授翻墙、爬楼、拆墙、清理路障、阻断火头等知识。
武功也会教一点,简单粗暴,就是段梓守式的大招,各种棍子打人。
这一百人里,有十来个会做木匠活儿的,又请了东京城里的木匠师傅,教他们工具制造的各类知识。
也就是一个月功夫,这支队伍就基本成型了,平时驻扎在步军军营。
显德六年的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祭灶王爷,家家都像过年一样准备,山字堂也准备了聚餐,徐太实、霍一尊、李嗣归、段美美、段梓守、阿脆和巧姐,都在宅院中聚齐,段美美指挥仆人老妈,把饭菜端上来,这一年,这群人过得很辛苦。
“大姐夫,什么时候打仗啊。”段梓守问徐咏之。
“阿守,你为什么喜欢打仗啊?”徐咏之问。
“打仗才能建功立业,才能报仇啊。”段梓守说。
“早晚有仗打,你不用着急,但是我要告诉你,先把望火队的业务做好。”徐咏之说。
“我有点好奇啊,”巧姐仰着脸问,“你们建一支望火队做什么?”
徐咏之懒得理她。
李嗣归笑着对她说:“公子这是准备以后制造一支工兵呢。”
“什么是工兵?”巧姐说。
“就是打工的兵。”段梓守说。
“不可能让兵打工的,就是攻城器械什么的。”李嗣归说。
“攻城器械?不就是梯子吗?”巧姐问。
“那可不是,”霍一尊接过话头,“轰天雷、回回炮,都是攻城器械,只是这些年少有人用,如果要攻打更强大的敌人、更坚固的城墙,那就一定有用。”
“听不懂。”巧姐说。
“那你就别问了!”徐咏之说。
“望火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肯定是希望能有一支工兵队,再往后,也许会是一个工兵学校。”李嗣归说。
“不过你想过没有,徐公子,”巧姐说,“也许大周禁军应该有个军医学院,专门培训战场的伤病。”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徐太实拍着大腿称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