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元年,6月27日,靖安府。
靖安府,本桂州,因当年赵构登基前曾在桂州出镇而在后来升为静江府。西宋南迁后,定静江府为新的行在,改称靖安府。
二十年前的景定年间,蒙宋大战,兀良哈绕行西南,长驱直入南宋腹地。战后朝廷痛定思痛,决定整顿西南防务,当时的静江府便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四年的营造,到咸淳八年(共和2113),新的城池终于完全落成。它位于漓江西岸独秀峰之下,连山靠水,风景秀丽,同时城防强悍。
靖安朝廷南迁之后,正好接手这座完整的新城,省却了许多麻烦。
身处靖安府城中,抬头便可看到城东七星山和城北独秀峰的秀丽景色,若是沿着山路登上去,更是可见历年文人骚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其中一句多年前广西提刑王正功留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是为人称道、世代传承。
如今正值盛夏,靖安府也是炎热难耐。城北皇城中,一处小亭子内,右丞相章鉴一边被侍女扇着风,一边看向不远处的殿门——搞什么呢,怎么这么慢?
过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一名太监从殿中出来,过来向他通报道:“丞相,久等了,官家和太后已经好了,宣您进去呢。”
终于好了,章鉴站起身来,正了正衣冠,道:“我这就进去。”
他从石桌上拿起一杯凉茶,不敢多喝,以免待会儿尿急失仪,只啜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然后就跟着太监走进了殿去。
殿内,小皇帝赵晑穿着一身宽大的红袍,无精打采地坐在御座上,见章鉴过来,才按照一向被训练的礼仪坐直了身子。他旁边的副座上,贝太后穿着一身深紫色的丝衣,面部用薄纱罩住,板板正正地坐着。
章鉴进来刚行礼问过好,贝太后就迫不及待地取过一份报纸,问道:“章丞相今日来是所为何事,可是南宁那边有消息了?”
南宁府的留梦炎等人虽然拦截了驿路,但靖安府却并非对这个消息一无所知,呃,因为19日刺杀事件刚发生,20日报纸上就把消息爆出来了!
这没办法,靖安府作为西宋“行在”,自然也是被夏国渗透过的——也不能说渗透,他们是明着派驻外交官和商站的,西宋朝廷作为小邦,自然没法抗拒。有商站自然就有无线电,因此靖安府虽地处内陆,消息却格外灵通,天下大事基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倒也方便了。
留守靖安的章鉴等西宋大员得知此事之后,自然震惊无比,焦头烂额,紧急聚议商量应对之策。但议了半天也没个主意,只能上秉官家和贝太后,听取他们的意见。
身为皇帝的赵晑和贝太后理论上拥有靖安朝廷的最高权力,可赵晑年幼不知事,贝太后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心知肚明,这几年来一直低调行事,除了朝会典礼露个面,其余时间都放手让贾似道和朝廷官员们自行其是。
但贾似道出事后朝政骤然生变,大员们谁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出头,这时候皇室的权威作为一颗重要砝码就又值钱起来了。
贝太后久居深宫,也拿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来,但她长了个心眼,没有任凭章鉴施为,而是坚持要求把河内府的阮思聪、南宁府的留梦炎、梧州的范文虎、衡州的黄万石等封疆大吏召集回来,一同议事。
章鉴等人只得听命行事——然后这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对,广南到靖安的驿路再慢四日也该到了,可一直到24日都迟迟未至,这么大的事绝对不该啊,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他们就主动派使者过去,查探出了什么事。
现在章鉴找过来,难道是有消息了?
章鉴在椅子上坐下来,叹了一口气,道:“事态不妙,太后心中先有所预备。不妙之事有二,一是,南宁制置使留汉辅造反了!”
“什么?”贝太后惊叫了出来,“留制置他身居要职,为何要造反?”
章鉴在朝中一向是老好人,谁也不得罪——但他毕竟是右丞相啊,差一步就位极人臣了!能是真正的好人吗?
实际上留梦炎笼络人心整军什么的只是为了造势,试图以势迫使章鉴退位、自己上位,没打算真打一场内战。但刚有点风声传过来,章鉴就明白他在打什么主意了,然后当然不会任由他完成布局,肯定得利用自己离皇帝近的优势给他多上点眼药。这不,就直接送他一顶“造反”的帽子了。
倒也不算错。
现在章鉴做出一副悲愤的表情,道:“谁知呢,当下驿路被留汉辅截断,消息不通,只有只言片语传回来。或有说是临安伪朝许了诺要他闹事的,或有说是安南余孽与他约定互为兄弟之国的,总之众说纷纭,甚至还有说是夏人在背后支持的……”
“啊?!”前面还好,但当听到“夏人支持”的时候,贝太后不由得惊叫了出来。
开玩笑呢,东宋和安南人再闹也就那样,要是夏国插手过来,直接支持留梦炎,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啊!
“竟是夏人支持?那可如何是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