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极为重要。那么,江级至少要二十艘,鉴于它独立作战及运输也有很大作用,我建议至少四十艘——就算这次用不完,战后也可以派驻各地河海卫队使用。”
“吁……”宁惟俞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十艘大船四十艘小船,这就算按良心价算,二百万也打不住吧,更别说还有装备人员诸多成本了。”
没想到到了这时候,郑绍明反而露出了微笑:“才二百万么?既然如此,我给你们四百万造船经费,你们自己安排着办!”
“什么?!”两人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
宁惟俞赶紧说道:“呃,首席,这事您说了不算,得大会决定吧?”
郑绍明顿时感到一阵没趣:“没事,我会尽力说服大会的,我们现在有的是钱!对了,你们陆军五万人够吗,要不要也扩充到十万才好?”
宁惟俞这下子也瞪大眼了,管委会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过了半晌,他才说道:“首席,有钱当然好,但也不能乱花啊。你说的是我们从南宋拿的赔款吧?虽然还没定下来,但怎么也就一两千万的事,这钱看着多,但也花不了多久。别说海军那么能吞金的了,就是我们陆军都不好受啊,虽然义务兵不用太多军饷,但装备补给可照样是要花钱的。真打起来,一人一年一百元打不住,十万人一年可就把这一千万给吃干净了,这可不能乱花呢。再说了,这十万人的动员力度可就有些高了,我们现在总共也就十万公民,而且大部分都是社会中坚,如果抽调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
郑绍明摆手道:“谁让你都征召公民了,南宋不是那么多人么?还有旁边的滕、齐,外面的各海外领,怎么凑不够?”
宁惟俞还是没太想明白:“兵多固然好,但是来源这么复杂的兵员,把他们整合起来还得花不少资源和时间,说不定会拖计划的后腿啊?”
郑绍明表情突然严肃起来:“虽然麻烦了点,但战争完成后,这些为国而战过的士兵便可成为坚实的基层力量,为我们将来的发展计划打下基础。
这次的临安事变让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想偏安一隅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在我们控制之外的这个世界,仍然是黑暗而野蛮的,既然我们必须参与到其中去,就应当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他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坚定地说道:“神州的混乱局面已经太久了,是时候解决这一切了。这次的射雕行动,我们就应该一举将元朝势力从长安驱逐出去,将更多的人民解放出来。你们的计划我虽然没完全看懂,但也看得出来想完成这个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倒不是我们实力不够,而是你们仍然是按局部战争有限动员的标准制定的计划,没完全发挥出潜力。既然如此,那就再加把劲,一次汇聚更多的力量,兵不够就练兵,装备不够就扩充产能,总之要毕其功于一役!”
两人差点被郑绍明的野心吓到,但也很快兴奋起来,对啊,要打就打大的!
不过兴奋了一会儿,李涛仍然迟疑地指出了问题:“可是,首席,有几个问题。一是扩大计划的话,各项准备工作都要增加,行动可能就要延期到一年以后了。可是襄樊南边元军已经开始有异动了,他们不会先下手为强吗?二是这样一来预算一定会大增,大会那边能过吗?”
根据各方面传回来的情报,今年初蔡军失败以来,元军就在襄阳方向增兵修建堡垒,有强烈的威胁意味。等到了临安事变爆发,增兵的进度又骤然加快,甚至还从中原前线抽调了不少精兵过去。长安来的情报也指出,忽必烈很可能铁了心要抓住这个关口南侵了。
搞了这么多事,他们与历史上一样仍然选择主攻襄樊,这多少有些宿命的味道。但其实他们也就这一个选择了。东进已经不可行,从西线四川前进的话又被巴国和长江天险牢牢挡住,再考虑到补给线,也就是攻襄阳然后顺汉水入江东下最有可行性了。
当然,这条路也称不上容易,现在的襄樊可比历史上更难啃。
郑绍明端起茶,说道:“襄樊防务你们该比我清楚吧。历史上吕文焕都在那边守了好几年呢,现在襄阳樊城都棱堡化了,元军能啃得动?他们愿意打就让他们先打着,吸引一下元军主力,同时也让宋人紧张紧张,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出来收割。
至于预算的问题,你们也不用担心。宋朝的赔款只是其次,海外领的收入还会集中解付一次,更关键的是我们能从金融系统中榨出更多的资金来,这钱绝对够用,甚至多得有些头疼呢。所以,尽管扩充你们的计划去吧!
还有大会那边嘛……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不少,有很大概率会通过的。嗯,要是通不过,后面的事也就不用我们管了,该由下一届管委操心了。”
郑绍明现在明白得很,今年是选举年,他的政治前途与这次行动几乎是绑定的。
如果这个扩大化的射雕计划通不过,那就说明大会中支持他的人不够多,那他差不多也不用考虑连任了;反之要是通过了,那么在他的下一届任期中,这个足以消灭元国的宏大计划便得以实施,他将成为青史留名的驱除鞑虏的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