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炮手们早已对着元军那边的同行反复观瞄,调整好了射击诸元。在炮击命令下达之后,炮手们摩拳擦掌,呼啦一下拉响了拉火索——试15式并非用旧式的拉火索点火,而是用击针击打药筒上的底火击发,拉绳实际上只是用绳子去拉动扳机,这是为了安全——然后炮身猛地一下子后坐了好长一段距离重的榴霰弹“轰”的一下打了出去。
试15式口径88mm,20倍径,长度与龙吟炮相当,炮管算上闭锁机构重400kg,再加上炮车、工具和两发近战自卫霰弹,全重正好一吨整——实际上不是“正好”,而是军方特意要求的结果。经过多年的实战和演习检验,他们认为这个重量作为主战火炮的规格是比较合适的。马种改良后,四马或六马联驾在野外地形中可以比较顺畅地拖动这级别重量的炮车,同时,人力也可以在短距离内推动以调整射界,超出这个标准机动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但也没有必要进一步减重,因为就算减个二三百公斤,该过不去的地方还是过不去,人力能多拖动几米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把这块重量补回去用于提升射程呢。
在这个一吨全重的限制下,设计师们选择了88mm这个看上去很正义又很吉利的口径。这个口径对应的长条形炮弹在使用黑火药的前提下能提供足够的威力,但却不过分沉重,弹头加上发射药装在黄铜药筒里总重不会超过10kg,经过锻炼的装填手可以轻松地抬起来进行搬运并等待装填,既不浪费臂力也不容易疲劳,可以取得最佳的火力投射效率,算是最优选择之一了。
某种意义上这个口径有些偏大,但这反而降低了技术难度——一般来说,口径越大威力越大制造也就越难,但特定场合下也未必如此。线膛炮发射的是长条形弹头而非圆球弹,弹重与口径并不严格相关,同样7kg的弹头,你可以做得更加细长,也可以做得短粗一些。而后者对应的火炮口径和横截面积更大,只需要较低的膛压就可以产生同样的推动力,相应的可以减少壁厚,对闭锁机构的要求也更低,制造起来相比较小口径的炮反而更容易。只是较大的横截面积会增大风阻、减少射程,但如果只是几公里射程的话影响也不大,权衡之下还是更合适些。
现今这型先进火炮首次投入实战,在闭锁机构内部的击针击打了药筒底火之后,筒内的大颗粒黑火药爆燃起来,产生巨量的气体快速膨胀,推动弹头向前运动,弹头上的铜弹带嵌入了炮管内的膛线之中,使得弹头在前进的同时旋转起来。而当这枚弹头获得了400ms的初速度,从炮膛中脱壳而出的时候,便一边旋转,一边稳定地向1.5公里外的元军炮阵飞去。
虽然是初次射击,但是由于之前反复确认了射击参数,再加上线膛炮本身的高准确度,使得这六枚炮弹整齐地划着曲线飞跃战场,然后在元军炮阵头顶上接二连三爆炸了开来!
每枚榴霰弹内含200枚小型铅弹,这六枚就是1200枚,当这么多子弹在炮阵上空散布的时候,不但近十门火炮当场哑火,就连后面的步兵也被波及了不少。他们对这种从天而降的打击毫无预料,要不是更后面还有蒙古大兵在督战,估计当场就溃散了。
“好!”陆秀夫用望远镜观察到了战果,立刻叫好起来,“这样准而猛的打击,龙吟炮可打不出来!现在,是后膛炮的时代了!”
呃,不过当他放下望远镜,看向刚发过威的一连炮阵的时候,他又不禁皱起了眉头——太慢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后膛装填的试15式的射速居然比前膛的龙吟炮还要慢!
倒不是因为装填慢,而是因为它复位慢。开炮之后,六门试15式足足后坐了三四米的距离,炮手们需要费力地将它退回去,并且重新测量调整水平和射角,饶是他们训练有素,也差不多折腾了半分钟。相比之下,装填本身实在是方便得很,后膛是横楔式闭锁的,只要扳开闭锁块,往外一拉,药筒就拉了出来,然后再把下一发整装弹塞进去闭锁就行了,几人合作也就不到几秒钟的功夫。但是,简单的装填省下的时间都被复位过程所吞噬了,使得整体射速比龙吟炮还低,不得不说实在是遗憾。
陆秀夫摇了摇头:“太慢了,这个不解决不行啊。算了,让二三连也开火吧。”
片刻之后,两侧就响起了炮声,十二枚更粗却也更短更轻的100mm榴霰弹向西南飞去。有了之前88炮弹的准狠稳作对比,这12枚炮弹看上去就随意多了,爆炸范围散布了好大一片,没什么太大的战果,倒是炸得挺热闹,波及了不少元军步兵。
陆秀夫摇了摇头,又转向一连的试15式们:“得想个什么办法呢?”
试15式是当前工业部门最高制造技术的结晶。炮管材料是最好的酸性平炉钢,用蒸汽锤锻造成型,最后用大功率蒸汽机驱动的锰钢刀头钻孔加工出来,使得管身轻而强。不仅如此,它还用了双层嵌套工艺,也即将一个更粗的短管加热膨胀后套在炮管尾部,一来增加了壁厚,二来形成了向内的预应力,如此可以承受巨大的膛压。若是用生铁铸造一个同性能的炮管,少说也得两吨重——这可一点不夸张,这门陆军炮虽说只有88mm口径,但是发射实心弹的动能足以与滑膛炮时代的18磅舰炮比拟,后者在明清时期可就是著名的几千斤重的“红夷大炮”了。
但也因此,给它带来了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复位问题。火炮威力巨大,炮身却很轻,通过简单的动量定理就可以算出它的后坐距离要比传统火炮长得多,这就增加了复位所需的工作。不仅如此,它的精确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使得这个问题更严重了——前膛炮也需要复位,但它们本来就打不准,所以瞄准很随意,推回去接着打就是了,而线膛炮要是也这么玩,可就失去了精准的意义了。而且,巨大的后坐力还限制了它的射角——仰角越大,由炮车承受的向下的分力也就越大,而为了不让巨力压垮炮车,就只能限制射角了。而这就限制了最大射程,使得它空有理论上五千米的最大射程,实战中却打不出三千米去。
所以,想让试15式把“试”字去掉,真正成为野战称王的下一代火炮,还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不过,即便是现在这种两分钟三发的射速,也足以让敌军好好吃一壶了。在龙吟炮的概率覆盖和试15式的精确打击下,元军火炮一个接一个地哑火,再也无法对滕军和齐军造成威胁——实际上这两家的部队走出去两百米就停了,伫在野地上当吸引骑兵的靶子,元军的火炮本来也不怎么够得到。而元军骑兵发动攻击后,也一下子被两翼东海军密集的铅弹打成了傻子,然后骑着青岛马的东海骑兵就冲了上去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使得他们仓皇败退了回去。
骑兵们分出胜负之后,旅部立刻来了信号,让重火力营停止了炮击。与此同时,进军鼓响起,三家联军踩着鼓点,并不整齐却争先恐后地向前面列阵的元军步兵压了过去大局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