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般一文不值,却把自己的稻草说成稀世之珍,那只是平常。
大理国这边的人,一时都有些恍然,果然是这越有学问的人,便越是会睁眼说瞎话,越是不讲道理啊。
领头的那位忍不住,便像介绍一样的说了一句,“天宝年间,唐朝两次派大军攻伐,但无论是鲜于仲通所率的六万大军,还是李宓李将军所率的十万大军,均在此关前折戟,”
他指着旁边的洱河道:“李宓将军,更是在兵败之后,投河自尽。”
这些书生,少有知道这几百年前旧事的,按他们的观念,唐朝那样文治武功皆到了顶峰的朝代,怎么可能在这样野蛮落后的地方,遭遇这样的挫折?
还一次六万,一次十万,说大话也得有个限度不是?
你们莫不是以为,谁都能像李太白那样,说“飞流直下三千尺”?
当下便有人准备反唇相讥,王顒此时开口道:“不要妄言。”
来之前做了些功课,又专程向老师请教过,所以他多少了解一些,知道这就是事实。
天宝年间两伐南诏,结果两次皆败,还是惨败,加起来十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当然,那主要怪奸相杨国忠。
也是如此,昔年太祖才会在大渡河畔轻挥玉虎,与大理国以大渡河为界。
他难得的行了一礼道:“听说此地尚有唐朝将士墓,来日可否领路,我等理当前去祭奠一番。”
陪同之人也肃然起来,“敢不从命?”
又道:“好叫各位得知,国中百姓,历来对阵亡之唐朝将士,颇为尊重,他们的墓前,四季牺牲(指祭拜用品)不断,我们敬李宓将军的忠义,就在此斜阳峰之上,为李将军建祠祭祀。”
儒生们并不在意他的话,只对王顒的提议肃然起敬,纷纷称赞起来,“先生不愧为伊川先生高足,果然是我等师表,”
王顒不以为意的听着他们的各种追捧,此际最关心的却是,人呢,不是应该到这里来迎候吗?
他这真是想太多,龙尾关,顾名思义,位于苍山这条龙之尾,也是大理国九重王都最南的一重,此处距离大理国京城,还有近五十里路。
他何德何能,能让人接出五十里路来?
他有些闷闷不乐的通过这座称得上威名赫赫的雄关,在龙尾城中稍作修整后,便继续前行。
不知道是不是在龙尾关前又被教训了一次,真正进入大理国的京畿之地后,他们的牢骚话,明显少了不少。
入关之后,形形色色的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南诏阁罗凤时所筑的又一处王都太和城、那一座座大气辉煌的寺庙,和宋朝风格完全迥异的民居让他们都有目不暇接之感。
但指望这些人为此称赞几句,那又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也就是对浩瀚的洱海小小的赞叹了几句,也有人一时才情迸发,赋诗一两首的,但那水平,也就是平平的应景之作而已。
最后,在距大理国京城十里处的接官亭旁,终于见到了专程前来迎接的王安文等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