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虽然军政的几大重臣都已表态,但赵天印还未做最后的决断,他还想再听听其它的看法。
皇四子赵平成也上前启奏,“启禀父皇,几位大人皆是持重之言,太子殿下更是未雨绸缪,举贤荐能,相信在石校尉的指挥下,不但能固守怀朔,更能痛击敌兵。”
听到赵平成的发言,赵天印微感诧异也甚觉欣慰,在如此外敌来犯时,老四和老大间不再争执,而是齐心御敌。
感到诧异不仅是赵天印,赵建成心想这老四到底打什么算盘,以往在朝政方面,不管何事,总是要争执一番,此次倒是将功劳都往自己头上扣。难不成他见到众臣意见一致,连父皇也频频点头,便顺水推舟一把?不过这可不是老四的性格?以往即使两败俱伤,他可都从不让步。
赵天印可不知道赵建成在内心嘀咕,只是在等着最后两个老臣的发言,哎,只剩下一个了。
他期盼的老臣自然如他所愿,中书令范秉忠,佝偻着身体,头发尽白,缓慢但郑重地往前走了两步,“启奏皇上,臣认为金帐犯边,便是冒犯圣上天威,必须予以痛击。前面诸位大人也是持此观点。如今需要明确的是,怀朔之战,是否需要派兵增援。”
这满朝文武,自然都是主战的,但涉及到具体决断时,还是中书令能明辨要点,赵天印颇为欣慰,但派不派兵自有一番斟酌。
“如今乃蛮部侵犯怀朔,但其它边关军镇也有奏报,金帐其它各部也蠢蠢欲动,故从抽调其它军镇增援为不智之举,且怀朔军镇为我边关军镇之首,阻击来犯之敌,绰绰有余。石校尉甚至有一丝郑克俭大人当年的风采,此番守城,应无大碍。”汪道之主张不派兵增援。
前番言说敌兵势大,此时又言说怀朔能守关无虞,汪道之为石家也算是不遗余力。
李复恭自知调兵不易,有圣意裁断之后,由各节度使持兵符调度,既然乃蛮部不过三万之兵,以怀朔军镇之固,守城应无虞。他便也同意暂不派兵增援。
不过,兵部尚书于璞持不同意见。“其它边关重兵固然不宜擅动,但从并州和幽州派兵增援,未为不可。”
范秉忠的回答却让于璞难以辩驳,“于大人所言差矣,其它边关重兵不可妄动,幽并二州的驻军更不可动,洛西和洛东,为文贼藏匿之地,一旦有兵马大动,正是给对方可乘之机。如果怀朔战事日久,或可从北庭节度使麾下调兵,不过那时想必乃蛮部粮草也支撑不了如此许久。”
听闻范大人提及了前朝余孽文君实,众臣便知道此番增援怀朔断不可能。不过,也没有几人希望派兵,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随后,李建成也表态不派兵,既然要让石继威打出威风,自然不会再允许其他人去抢军功。
李平成今日则是好人做到底,也不支持派兵。
群臣意见统一,赵天印在心中盘算了一下,“照准。”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便在乾清宫内群臣七嘴八舌的发言中,云淡风轻了。而石继威在群臣的推波助澜中,摇身一变,成为难逢敌手的将领,无人考虑关城失守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