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号中,一队骑马的人行走在修葺过的道路上,这里是昌邑通往青州府的大道,昌邑道路两旁有不少屯堡,所以这些路段都是修过的。
古时的修路其实就是压路基,将夯土压实,好点的在下面垫一层细石子,登州的道路也是这个道道,路两边修了排水沟,实际上近年下雨都少,可能也很少能用到。修路能活跃商业,也能提高军队机动力,那些工钱还能拉动消费,所以陈新还是坚持在做这个事情。
登莱内部的道路远好于青州济南等地,从防务的角度来说,登州镇能取得极好的内线机动优势。
陈新和刘民有就走在前面,他们从平度州出来,只一天就走到此处,离着工厂还有二十里。当年孔有德就是从这里逃脱,陈新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
刘民有也是来过昌邑的,昌邑的屯堡搞得很好,除了少量自耕农外,缙绅的地已经很难找到佃户,现在屯务司正在和他们谈判,准备用每亩一斗的租金购买他们的田皮。刘民有批准了这个做法,对登州镇来说,田皮就足够了,这种方法也能减少登州镇和缙绅的尖锐矛盾。
走过十多里之后,河边出现了大片的厂房,这里处于潍水和胶水之间,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沿河往下有许多渔村,以前就有不少的码头,也能停靠沙船,很多走私船就是从这里出发。
这一带一贯的贫穷,但是因为靠河,吃的东西比内陆丰富一些,居民的个子普遍比较大。被登州镇经营之后,这一带也建起屯堡,打渔的副业没有人管,他们能打多少都归自己,屯堡门市里面卖的低价盐能让他们把鱼做成腌鱼,以前只能自己吃的,现在可以拿来换银子。
今年这里突然建起一大片厂房之后,很多渔民加的女性家眷都找到了去处,那就是当纺织女工,本地的这些劳力还不能满足要求,平度州等地还有两千多女子来到此处,使得这里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女儿国。
后面还陆续有流民安置过来,这些流民已经超过登州屯堡的吸收能力,所以被安置在此处,男子就承担搬运装卸等活,女子就入纺织厂。
虽然厂区刚刚建立不久,但是这里商机已经出现,因为这里人非常多,除了里面的工人之外,还有修路的劳役、码头工人、水手、染坊工人。另外那些服务业的人本身,也需要消费。厂区加上本地居民总人数已经超过两万,登州的综合门市在这里连连布点,平度、青州、登州等地行商也在这里来看商铺,跟当地的自耕农买地皮修门市,眼看着比昌邑县城还要兴旺。
这块地方突然涌来这么多人,连柴火都成问题,陈新两人在路上就亲眼看到本地人和外来人两次斗殴,居然就是为了捡柴火的林子。这时代富裕一点的才用得起炭,寻常人家煮饭烧炕大多靠柴火,家中小孩都要承担这个职能,随着流民一天天增多,登莱各地各种资源都在紧张,也包括柴火在内,每天走十多里去捡柴的小孩不在少数。外地人到来之后,工人能在食堂吃饭,家中的小孩老人都是自己煮饭,柴火越打越远,本地人后来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准那些人外来人打柴,外地人无处打柴,所以打柴也成了要斗殴的事情。
驻扎昌邑的第三营人马被调去了旅顺,使得这里维持治安只能依靠临时动员的一个司,人力远远不足。
一切都是草创,现在稍显混乱,负责建厂的肖鹤龄来接到两人,带两人进入宽大的厂区,一路跟两人介绍工厂情况。
刘民有对肖鹤龄问道:“那些新式的纺机是否都运到了?”
肖鹤龄指了一下河边的码头,“还差了五成,纺机和织机都是新做,产量一时跟不上,文登和威海的纺机都通过海运运来,因为旅顺抽调的缘故,运力有些不足,属下改用平度州工坊的纺机运来此处,再过一月胶水上冻之后,便只有陆路运送,工商司预备了一批银两,准备用来冬季陆路运输。文登的纺机就运去灵山卫,那边海港冬季不会冻死。”
肖鹤龄又指了一下另外一边的仓库,“从青州和天津采购的棉花,已经运到此处,冬季生产能用一段时日。”
几人说话间走到一个厂房,跨度不能跟后世的厂房相比,不过是全砖瓦的房子,这种砖瓦房保暖能力比木房好,里面人多之后也不会过于寒冷,能让那些工人的手指保持灵活。
里面摆满了四转的纺机,肖鹤龄指着一个操作的女工道:“两人大人请看,这种单人织机用了飞梭,投梭的速度是原来手工梭机的一倍,织布人力比江南省了一半。纺机的转子四个,比江南常用的三梭多了一个,棉花采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