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51.第651章 入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唧唧呱呱地也不知这峒主说得什么,但见到人家弯腰,这种古今中外通用的肢体语言总是看得懂得。杨涵瑶与王雱赶忙回敬一礼,只见那峒主摆手侧身,避开了杨涵瑶与王雱的行礼。

    通过翻译的人杨涵瑶了解到,这峒主是会说汉语得,刚刚说得便是汉语。杨涵瑶想了想,可能这所谓的汉语便是海南汉人所说的方言了。

    翻译官把杨涵瑶等人的来意说明,取得王雱的同意后,便奉上了礼物。

    黎人都比较直接,不像汉人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像这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地。

    在见到白花花的盐时,老峒主脸上的皱纹都纾缓了不少,直呼杨涵瑶与王雱有诚意,大方,是他们最尊贵的客人。

    符山(峒主)竖起大拇指,道:“这可是上好的精盐,驸马与郡主的诚意我已看到了。请随我入寨,让我们用最好的酒来招待贵客。”

    杨涵瑶与王雱等人随着峒主进了山寨,许多黎族的小孩用一种好奇地目光打量着这行人。

    虽是与汉人打交道日久,可他们住在山内,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会出寨下山与汉人做些贸易。

    寨里平日除了劳作外也无其他消遣的事,现在来了一大批客人还带来了上好的精盐,这无疑是让人兴奋得。

    杨涵瑶见到寨子中有许多的黎族小孩正用好奇的目光望着自己,有个胆大的孩子在自己路过时甚至走了上来,用小手摸了摸自己的衣服,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话,眼中透着兴奋。

    通过翻译,杨涵瑶终于知道这小孩说得是什么了。

    前文就提过黎人的纺织很发达,甚至超过了汉人。所有的黎族女孩从很小开始便开始织布,所以眼前这个看似只有十来岁的小女孩却已有三年的织龄。

    看见杨涵瑶的衣物精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手艺,这个小女孩很是好奇,壮着胆子上来摸一下,想看看这位最贵的客人身上的衣物所用布料的不同之处。

    她的行为遭到了峒主的喝斥,在小女孩战战兢兢的目光中,杨涵瑶让翻译对峒主说道:“不碍事得。”

    说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从挎包里掏出了一把糖果,做了一个“吃”的动作,把糖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拨开糖纸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随后伸出舌头舔了下,眼睛眯了起来,“好吃!”

    翻译把这句话翻译给了杨涵瑶,杨涵瑶笑了,道:“这个是糖!”指着那糖果又说了一遍,“糖,甜!”

    小女孩十分地聪明,马上就领会了杨涵瑶的意思,跟着念道:“糖,甜!”说着便把糖果塞进嘴里,一双眼睛越来越亮,转过身,挥动着双手对自己的小伙伴们喊道:“糖,甜!”

    喊完又用黎语喊了一边,其他小孩子立刻围了过来。山里的条件是艰苦得,盐珍贵,糖更珍贵。

    莫说是这些山里人了,就是内陆条件差点的人家,可能一辈子都没吃过糖,没品尝过甜的滋味。这可绝不是夸张的事儿,若是出生在八十年年代初的八零后应该就会知道。

    国家曾经让农民种植过一种叫作“甜菜”的东西,那是一种长得有些像青菜的玩意,黑黑得,不过却能榨出糖,只是产量不高罢了。

    在那个年代更曾有过“解放台湾,糖随意吃!”的口号。解放后糖尚且如此珍贵,更别提这个年代了。至于这山里,可能大部分人是一辈子都没品尝过甜的滋味。

    不少的小孩都围了过来,围着那个小女孩叽叽喳喳地问了起来。杨涵瑶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小朋友们眼里对糖果的渴望却是看得出来得。

    抿嘴一笑,又从挎包里抓了好些糖出来,分给那些孩子,小孩子们分到糖果,便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起来。

    有几个不大机灵的孩子甚至糖纸都没剥便要放进嘴里,结果被那小女孩打了下手,示意那几个笨孩子要把糖纸剥了吃。

    几人领会,把糖果塞进嘴里,个个都把眼睛眯了起来,似乎很是享受这种滋味。

    后世有科学证明,甜是一种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滋味。很显然,这是十分有道理得。几把糖果分出去,很快地这群小屁孩就把杨涵瑶当成自己人了,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圈,齐声喊道:“糖,甜!”

    说着甩了甩脚,那最先吃糖的小女孩唱起歌来,一群小孩子围着杨涵瑶便跳起舞来。

    杨涵瑶也拍着手,为他们打起拍子来,经过仔细聆听,杨涵瑶发现这群孩子先后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歌唱。

    等一曲毕,通过翻译的介绍,她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