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7.第87章 缝针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不是……”

    “不会得!”杨涵瑶果断打断她,“婶子,这只是小伤,不会有事得。您要坚持住,您的孩子还在外面等着您呢。”

    “嗳,嗳!”妇人听了这话,想到自己的孩子,眼里透露坚毅的光芒来。

    杨涵瑶把人扶起来,看了那人一眼,说道:“这位公子,帮我搭把手好吗?”

    男子想了想,现在也不是讲究世俗礼仪的时候,对着妇人拱了拱手,说道:“这位娘子,在下失礼了。”

    妇人蠕着唇,失血过多她已无力说话,只是眨了下眼,示意无事。

    男子把妇人扶住,眼睛却充满地好奇望着杨涵瑶,见她爬上床板,心下更是奇怪。

    这丫头行事作风处处透着古怪,那样子根本不像个小孩子,这会儿子她又要做什么?

    唐世川也是一脸困惑,手还在按着伤口,几人蜷缩在一角,让人颇为不适。

    就在两人困惑时,只见那小人儿爬上了床,到了妇人身后,抬手一下,居然,居然把人敲昏了!

    “你这是作甚?!!”

    男子惊呼,一脸诧异地望着杨涵瑶。

    杨涵瑶撇了撇嘴,说道:“缝针之术是以针穿过人皮肉,犹如缝衣般,其中苦楚非常人所能忍受。故而将人打晕,免去缝针之苦。”

    “原来如此。”唐世川点头,“小娘子为何不早说?老夫可施以针灸术,配合以汤药,自可免去疼痛。”

    杨涵瑶一愣,忽然想起针刺麻醉术可是中华医学史上的一绝啊!当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随行的记者突发急性盲肠炎,开刀时接受针灸麻醉,效果奇佳,众人叹为观止。

    消息传回到美国时,美国的民众顿时陷入了中医狂潮中。在美的华人中医馆顿时生意火爆,甚至都排起了长队。

    由此整个西方世界开始对针灸之术关注了起来,各国相继投入研究,在杨涵瑶来到宋代前,针灸已在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广泛使用,已逐渐成为西方显学。

    至于针刺麻醉术,唐代文学家薜用弱在其所撰《集异记》中,就曾记载有我国第一例针刺麻醉手术:唐初政治家狄仁杰,有记载“善医术,尤长针刺。

    显庆年间,狄仁杰应制入关,途中,遇一豪富家孩子约十四、五岁,鼻端生一拳头大肿瘤,痛难忍。

    狄仁杰随即给患儿针刺脑后穴位,顺利摘除鼻端肿瘤”。此记载是我国最早应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的例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宋代,不少医师都已能熟练运用此技术,像唐世川这样的名医,会使用针刺麻醉那就更不奇怪了。

    等等,杨涵瑶眼中闪过一丝困惑,这老头刚说啥来着?针灸之术配以汤药?

    汤药?什么汤药?难道是麻沸散?不可能啊!自从曹操疑斩华佗以后,“麻沸散”从此就成了一个传说。

    后来的医者更是不敢去研究那玩意了!试想下,华佗这样的名医碰上权贵也是说砍就砍了,一些医者难免生出兔死狐悲的感觉来。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还有谁敢再复用“麻沸散”进行“刳破腹背,抽割积聚”的尝试?

    还有谁再去重蹈覆辙研究“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而招惹权贵?所以不但古代麻醉术就此衰败,甚至外科手术从此也似乎退出了中医的历史舞台。

    这老头说汤药,难道是?杨涵瑶眼睛睁得大了起来,那次白玉来访,说起过这位唐姓大夫,事后自己也询问过柳芸娘,知道这唐世川是这常州城有名的名医,难道这老头自己研究出了类似麻沸散的东西来?如果是那样,那真是太让人感叹了啊!

    不过眼下也不是关注这些事的时候,必须得尽快做手术了,拖得时间长了,伤口与空气接触越多,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

    至于心中的疑问……杨涵瑶看了老头一眼,正好,这老头也一脑门子的问号,等这事解决了,互相交流下就好!

    让那男子把人扶着躺下来,杨涵瑶再次用酒清洗了下手,针与线,一些准备就绪后,她深吸了一口气,俯下身,开始仔细查看妇人的伤口。

    不过拿着针的手却是有些微微发抖,毕竟杨涵瑶也只是学了两年的基础医学,理论为主,她并没实践过啊!

    且缝合伤口的针与这缝衣针有很大的区别,一时间她竟有些不敢下手了。

    唐世川见杨涵瑶迟迟不动手,问道:“小娘子,可还有甚问题?”

    杨涵瑶苦笑了一下,又做了个深呼吸,说道:“让伯伯笑话了。我这还是第一次做缝针术,一时心里发怵,不敢随意下手。”

    旁边那男子冷哼了一声,这丫头绝对不简单!刚刚打晕那妇人时,她下手又狠又准,且手上要无一股子力气,根本不能把人打晕过去。

    这会儿又说自己害怕,这小屁孩是在玩什么把戏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