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行的动作很快,一边做着简单的讲解,一边动手雕刻,一心二用的情况下没用几分钟就将玉牌的雏形给雕了出来,而且是正反面。
刚才他在玉片上画草图的时候一些观众还看不太懂,不知道画的是些个什么。
但等他完成粗坯工序之后,正反面的图案和文字就比较清楚了,最起码能看明白画的是个什么东西。
做玉牌,需要用到的技法主要有浅浮雕和阴线雕,以及一丁点的阳刻技法。
阳刻就是将图案和线条凸显出来的技法,跟印刻正好相反,主要用来雕刻文字,只是玉牌算半个手把件,阳刻技法雕刻出来的文字和图案棱角比较明显而且比较脆弱,不太适合把玩,对手感不是很友好,所以玉牌上很少用到阳刻技法,主要还是浅浮雕和阴线雕两种。
徐景行做这块牌子用的就是这两种技法。
这两种技法是最基础的雕刻技法,同样也是玉雕工艺中最常用且大量使用的技法,因为这两种技法能最大程度上保留玉料,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一块玉料一百克重,用浅浮雕和阴线雕雕刻完成之后还能保留八十多克的料子,但如果大量采用镂雕类技法,那么能剩下五十克就算不错了。
当然,做雕刻么,还是以美观实用为主,各种技法都是为这个目的而服务的,在这个前提下能保留更多的料子自然是好的,但保留不下来也没什么可说的。
不过做玉牌,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一点,几乎没多少浪费。
如果手艺比较高明,浪费更少,全程几乎只有做粗坯时才会制造一定量的下脚料和玉粉。
徐景行的手艺自然足够高明,这块牌子从刚切开的玉片变成粗坯,完全是一次成型,可以直接进行修光程序的那种坯子,甚至于某些简单的图案已经被他顺手进行了修光处理,以至于这块粗坯看起来就跟其他玉雕师手下完成修光工艺的半成品差不多。
完成之后,他翻过来覆过去的看了两遍,满意的点点头后拿到镜头前:“这是半成品,但图案和文字已经能看的很清楚了,呐,正面图案是大片卷云纹衬托的椭圆形镜心状牡丹仙子图,题材比较常见,但我在设计这个图案的时候却把重点放在了牡丹上,而不是常见的以仙女为主体的格式。”
“这样的小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也不需要太大的改动,但立意却完全变了,而且能延伸出更多更新颖的画面,在常规题材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如此一来,这画面会有一种熟悉的新颖感,能给人更多地趣味。”
他这可不是自吹自擂,而是事实。
他设计的这个画面确实使用了传统的题材,牡丹花与仙子,只是一般的牡丹仙子图案多以仙女为主体,牡丹花只是陪衬,主要来刻画仙女的出尘和飘逸。
然而他设计的这个画面却恰好相反,牡丹花才是主体,仙女只能算是陪衬。画面的大背景是一座后花园,可以隐约看到竹丛、花墙、圆形垂花门和带花窗的围墙,这些背景中只有一株长的并不算多茂盛的牡丹花株,茎干亭亭玉立,顶端伸出两朵怒放着的牡丹花,花瓣异常饱满,看着特有喜气。
与此同时,有一位衣袂飘飘仙气十足的仙女提着一柄长柄花锄弯着腰正在帮这一株牡丹花除草。
可以说,画面挺简单,但是这画面中的趣味却非常耐琢磨,先是用寥寥几样常见的事物刻画出后花园这样一个大背景,但在后花园中却只有这么一株孤零零的牡丹花,然而就是这么一株孤独的怒放着的牡丹花却有一位美丽飘逸仙女在侍弄,嗯,任何一位看到这个画面的人都会忍不住心生好奇,好奇这一株牡丹花到底有多美竟然能让天上来的仙女屈膝照顾。
这样的画面刻画手法在文艺创作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中最为常见,通过不断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主角的形象。
具体到这一幅牡丹仙子图上,就是用仙女来衬托牡丹花。
通过这种简单有趣的画面将观众的视线和思维从仙女身上悄无声息的引领到牡丹花的身上,让观众下意识的觉察到谁才是这幅图中的主角。
再加上精湛的雕刻技法和现代化的美术创作理念做辅助,更能使观众的目光聚焦到牡丹花上边。
好吧,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不可谓不用心,用最小号的雕刻刀将牡丹花的花瓣刻的栩栩如生,虽然没有使用镂雕技法,但细密的单阴线也将牡丹花花瓣那种层层叠叠的效果展现出来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