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出戏,可谓称得上耳熟能详,百姓们熟到听前面就能接出下一句唱词的地步。
然而就算是这么熟悉了,每次戏班子演出时,都是最受欢迎的那一出戏。
原因无他,戏里面所演的青天大老爷,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形象。审案断冤屈,还有鬼神这样的曲折的情节,每次看也都不觉得腻。
不过既然卫亦馨特意提起,想来此事便没有那么简单。
肖太后点了点头,等着她的下文。
“那一日仍是演戏,只是扮那青天大老爷的戏子,却指着空空的堂前喝问‘下跪何人?’。这不是戏里的词,看戏的人和一众戏子都惊骇莫名。”
“哦?还有这等事。”肖太后问道。
卫亦馨“嗯”了一声,道:“紧跟着,那戏子声称他见到堂前跪着一人,满面血污地喊冤,言之凿凿。又因为这《枯盆记》是讲的夜断阴阳,众人都信以为真。”
“这出戏,自然也是演不下去。后来听说那戏子病了,整日胡言乱语,说当日那名鬼魂一直都跟着他,形影不离。”
卫亦馨迟疑了一下,道:“那伙计说得活灵活现。当时青天白日的,人也多,馨儿还没觉出来。后来回了府,这才越想越害怕的。”
试问,若总觉得有个鬼魂跟着你。你吃饭时,他在旁边看着;你睡觉时,他悬在头顶上;就连你如厕时,也逃不开他。
这,光是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肖太后拍了拍她的手,道:“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听到这些害怕是正理。下回,可多长一些心眼,就算要体察民情,有些东西能不听的就不听。”
“省得,生出心结。”
“去把哀家收着的那一串玉石佛珠拿来。”肖太后吩咐。
那串玉石佛珠,由五台山清凉寺高僧亲自作法开光,是先帝在临出征前,留给肖太后的。不仅仅是一份平安的祝愿,还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卫亦馨吓了一跳,忙道:“太祖母,馨儿已经醒过神来,不再害怕了。这串佛珠,馨儿万万不能收。”
这串佛珠意义非凡,她不过是郡主而已,如何承受得住这份恩赐。
别的不提,就说太子膝下的宝淳郡主,就一定会来找自己麻烦。她也不是怕了宝淳,只不过能少一事是一事。
眼下这样的时候,她没有这个心思来应付宝淳。
肖太后将脸一板,道:“长者赐,不能辞。”
待宫女将玉石佛珠捧来,肖太后笑着替卫亦馨戴上,道:“我已经是老了,佛珠在你这里更有用处。戴上一段时间,辟邪除秽。”
“谁要是敢说什么,让他来找哀家!”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卫亦馨只好谢恩收下。她在心头暗自懊悔,早知如此,不如找别的由头。
她这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争宠。
“太祖母,这事原是馨儿没想通。后来琢磨得多了,便觉得这其中有蹊跷。您说,那鬼魂怎地不找旁人,偏偏缠着那戏子?”
“莫非,当真是有什么冤情不成。”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