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在先秦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史册记载,到了秦始皇封天下三十六郡的时候,这里被称为上谷郡。后来“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归属辽国;金灭辽后属金;元属中书省上都路。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宣府镇长城地理形势时说:宣府,“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
宣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明程道生在《九边图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宣府以北就是塞外,自古以来饱受游牧民族侵扰,在元朝的时候,宣府以北一百余公里之外的张北还被元朝设为中都,所以张北也被称为“中都草原”。不过自从明朝将元朝统治推翻后,元朝的中都自然也不复存在,没有哪家帝王会将都城放在边境,随时处在敌人兵锋之下。
在宣府城内,还有一处钟楼被称为“第二黄鹤楼”,名曰“清远楼”。这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楼内悬有“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
宣府钟楼的钟声是赵山河找到人类居住地的讯号。声音可以传递四十里的大钟给精疲力尽的赵山河和赵喜乐这一人一马两兄弟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赵山河在塞外漂泊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与喜乐同甘共苦,终于在喜乐后腿恢复后,将所有的行李都扔到了强壮的兄弟喜乐身上,他们才从每天二十几里的速度提升到每天30多里。
赵山河带着喜乐来到宣府城下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已经变成了布条。半个月的野外生存让他变黑了,也变壮了。至于喜乐这个生死兄弟则是完全听哥哥赵山河的安排,该吃吃,该睡睡,该走走。每天三十里的路程还不放在他的眼里。
青砖建造的宣府城墙上站着守卫边境的战士,城头的女墙中安放着带着寒光守城弩箭,垛口中探出黑色的枪管让赵山河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火器!这里竟然有火器!赵山河努力在头脑中回忆着火器的发展史,军队装备火器最早的要数大明王朝的神机营。一代雄主朱棣得到了神机枪炮法,开始设置神机营进行演练。在他五次征战漠北的过程中,朱棣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
赵山河看着古老的火枪和火铳,心中恶狠狠地问候着老天爷:“贼老天,你个锤子,怎么把我弄到了古代?我还怎么回去找我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
“城下何人?”赵山河心中不断问候老天爷的时候,城头上的军士早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蒙古人开始不断南下打劫,宣府又成了战争的最前线。除了每个月开一次的榷场之外,这里是禁止塞外人靠近的。
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口音,赵山河一下子就听了出来。赵山河曾经在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学习了四年。对这里的方言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虽然这里人说话有些大舌头,但是这第二故乡的乡音听起来还是格外的亲切。
赵山河努力回忆着电视节目中对古代军人的称呼,最后挑挑拣拣从口中蹦出两个字:“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