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堪一面大口吞咽着鱼汤,一面警惕地四下扫视。这间简陋的乡野酒肆,地处西河郡圜阴县北三十里外的葭芦寨子。其实这根本算不上酒肆,乃是当地渔民老夫妇二人,早年间在黄河边搭了个窝棚,便靠水吃水在黄河中捕上鱼虾。大的贩卖给城中富贵人家,剩下小的死的,便自己简单烹饪,不仅自己食用,也可给南来北往之人,略作果腹,也能赚取几点碎银。久而久之,窝棚修成了三件土石瓦房,菜式也从当年单一的煮鱼汤,好歹多出些煎烤的花样来,但主食材仍然仅限于鱼虾。
深秋以至,边塞地带格外寒冷,朔风一过,迅速将人体的热气全都带走,吹得人面色煞白瑟缩发抖。两大碗热腾腾的鱼汤灌了下去,虽然口中明显品出了腥味,但好在身上恢复了不少暖意,面上也又重上了几分人色。
自从当初晋阳被秦军大举围攻前夕,石堪当机立断,趁夜从地道中遁出城外,逃之夭夭。为了掩人耳目缩小目标,不至于功亏一篑,石堪临逃前,除了曾精挑细选绝对可靠的十名死忠部下,他谁都没有告诉,连他的正室及七名侧妃,全都蒙在鼓里,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狠心的悉数抛弃,此生不再相见亦无所谓。
唯一例外乃是,那夜临行前,他带走了世子石通。其实石通虽是世子,但并不是石堪的嫡长子。只是因为面貌俊秀,又且活泼,眉宇间酷肖石堪,深得石堪的喜爱。故而他废黜了嫡长子,将石通立为了世子。石堪清楚,此次逃离,将来可能就是浪迹天涯,不知何时才能有安定之所。能保住性命固然是无比重要,但若是身后无人香火断绝,活着怕也是没有多大意思。将爱子石通带在身边,也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从晋阳逃出后,没过几日,最初的新鲜刺激感过去,十一岁的石通,顽劣的孩童性子动辄发作,各种吵闹搅扰,让时时提心吊胆的石堪头大不已,竟然有些暗自后悔带了这个不懂事的娃子在身边,徒添累赘。
这些时日来,对于最终逃往何处,石堪也曾反复思考过。往东绝不能行,段部鲜卑虽然与石虎成仇,但其自身难保,哪有余力来庇护失势之人,甚至将他绑缚了送给石虎来做缓暇也未可知,毕竟人心难测么。更不要提再往东去燕国的地盘了,据说那些大大小小的慕容们,没一个是诚实良善之辈,俱是心眼儿比天上的星斗还要多。
往南,河北之地不用说了,若是被石虎抓住,绝对会死得凄惨无比,能求一个斩首示众,那就简直是最好的恩赐了。此外往南便是秦国地盘。石堪暗忖,高岳虽然号称宽宏英主,但肯定也要有所区分对待,自己曾那般在背后捅过他一刀,使秦军一度吃了大亏,真要落在高岳手里,怕是最多不会死得那么惨而已。
往北茫茫瀚海,草场伴着大漠,人烟愈发稀少,石堪也不愿去受那份苦罪。思来想去,还是往西最靠谱。当年刘赵嗣帝刘胤,不也是逃去了西域么。要不是太过心急,主动作死和凉州起了冲突,说不定现在还当真割据自立,关上门做起了土皇帝了呢。说明去遥远的西域安身,对于亡国逃命之人,乃是正确的选择,石堪很有信心,他这一行人,连主带仆,也不过就十二个人,目标相对较小不容易被人发现,且随身还带着两皮囊珍宝,将来做个一方富家翁,绰绰有余了。
为了掩藏踪迹抹掉嫌疑,他一会往东,一会北上,再复西行,流下了辗转曲折的足迹。但若是有张大地图,不难发现,总体上石堪的行走路线,还是不断地一路往西。眼下,石堪一行,赶了大半天的路,来到黄河岸边的葭芦寨子,人人冻饿交加,便决定先填填肚子,休息片刻再作计较。
饥饿、寒冷被驱散后,人的味觉便开始变得敏感起来。这乡野间的鱼汤,少了各种珍贵调料,便明显发腥乃至发苦,且那缺了口的粗瓷碗中,还漂着许多烟灰,愈发令人不喜。这种食物,从前石堪连豢养的狗,都不愿意拿去喂食,没想到时过境迁,自己竟然连喝了两大碗,真是有苦自知,只往肚里咽。
“我不要喝这鱼尿!都滚开!”
当啷一声脆响,将石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