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对盗墓者而言,是一个很关键的线索。
油灯、烛台倒是多见,但年份太久远的墓里是不会有蜡烛的。
埃及人在五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蜂蜡,而中华民族较为落后,方炎的印象里似乎晋代的文献上才开始出现蜡烛的详细记载。
“方炎,能听见我说话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耳机中传出,是金教授。
“能听见。教授,我师父在直播间吗?”
方炎持续触碰耳麦上的感应器,正如二祝介绍的那样,镜片上的普通弹幕立马消失不见,只留下“VIP弹幕”。
能发VIP弹幕和语音弹幕的都是这次同行的自己人,而普通的观众则需要借助键盘或投影键盘来敲出弹幕。
“你师父上午在甘肃下墓了,他说那个墓比这边的重要,不能再拖。”这次出声的是林远山。
金三石回归正题:“方炎,你们往西北角走近一点,让我看清楚是什么蜡烛。”
闻言,三人以二祝为中心,小心谨慎地朝西北方向挪步,约莫走了二十六步,抵达墙角。
借着九头蛇的亮光可以看清这里是很明显的砖室墓葬,周边的墙面全都由青砖堆砌而成。
“教授,这里好像是汉代的砖墓。但我记得汉代应该还没有蜡烛吧?这附近也没有一件随葬品,外围没有葬兽坑,不像是青海古民的习俗,最关键的是,这里一具棺椁都没有。”
方炎刚进墓时的直觉全盘皆错,这里不是主墓室的耳室,看样子更像是地下外层专门用于防盗的空室,这类空室往往机关遍布,让一些没什么能耐却侥幸挖进来的盗墓贼趁早打道回府。
而真正的墓葬,可能还在地下更深层,一般情况下那些通往地下的安全入口极其难找。
“不要碰那根蜡烛,镜头拉近点。”金教授似乎对角落里那根自燃的蜡烛格外关注。
二祝微微躬身,方炎也随之蹲下身来细细打量,这是一块很粗很短的黄腊饼。
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年份十分久远,和后世广泛沿用的细长蜡烛截然不同,粗糙的黄蜡外皮坑坑洼洼,倒是里面的脂膏十分耐用,看这架势,没三五个小时不会烧尽。
近距离目睹后,金教授显得很激动:
“不,方炎你错了,虽然考古学上认可的蜡烛是从晋代开始,但西汉年间其实就有蜂蜡了,只是没有普及而已。早年听说汉墓中偶有黄腊饼发现,没想到是真的,我也是第一次见,这可是个重大发现。附近B区的那块墓也是汉墓,不过里面没发现这种黄蜡饼。”
说到这里,金教授有些为难:“真的很想让你把这根蜡烛带回来,但它是墓室里自燃的邪物,我看暂时还是不要吹灭,可如果不熄灭,很快就烧完了。”
方炎对这蜡烛倒是一点也不纠结,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面前的砖墙之上。
砖室墓葬有个最大的特点——很多砖面上刻有宗教、文化、习俗、农耕等不同元素的砖画。
他这些年下过几次类似的砖墓,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砖室都有接触,砖面上都画有不同的风采。
但是唯独这里的砖头,居然绝大多数刻着同一个图案——血色四叶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