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刘辩会刻意提出这个要求,并非是担心失信于人,事实上,身为天子,他并不在乎世人的目光。
休说他私下里的承诺不大可能会被公之于众,即便是书写在史书之中,留与后人评说,他也毫不在意。
这本就是一个不足道哉的承诺,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说,他也并不在意众朝臣对于此事的看法。
他单纯地只是不想让董卓那么轻易完成此事罢了。
而前面两条只能算作附加,最后的条件,才是此次商讨的真正目的。
刘辩明言,尽管董曹二人占据了大义,但此事归根结底还要算作朝堂内斗,不能大肆声张使得人尽皆知是一方面,还有便是此举必定得不到自己的封赏乃至称赞。
言下之意,就是不想给董曹二人借势爬升的机会。当然,何进死后天下武将唯这两人为首不假,可倘若刘辩不想让二者之一变成下一个何进,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大将军之位,刘辩准备暂时空悬,待得时机成熟再行提拔。
对于刘辩的要求,曹操倒是毫不在意,因为他本就志不在此,也无需借此机会增长权势,战功是他最好的机会。反观董卓,在商谈之中推三阻四,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
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答应此事,因为在此之前,李儒曾经对他有过提点,倘若天子提出什么条件,最好还是率先答应下来。
毕竟,一旦事成,那么其中可以周转的空间将变得无比巨大,李儒便可以将计就计,制定相应的策略。
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斗被消弭于无形,落得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在当下来看,此次会谈可以令三方满意,然而最终,三人都会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感到后悔,只不过他们现在都还浑然不知。
在商谈结束之后,董卓与曹操各自回归本阵,并安排士卒在城下结营,而刘辩则是在李旷的伴同之下摆驾颂风阁雅殿,准备给董卓腾出空间。
只要对方不破坏宫中建筑,屠杀宫中之人,只要对方能够诛杀十常侍,刘辩也就随董卓去了。
而董卓也是识趣之人,他知道倘若光天化日之下动手会受到多少非议,于是选择了等待,待得夜幕降临之时,再行入城动手。
毕竟,十常侍就算再过焦虑,麾下没有兵力的他们不过是一群无根之萍罢了,董卓甚至无需大张旗鼓,便可以轻易诛杀。
在他看来,十常侍此时甚至连逃跑都做不到,只能在宫中迎接属于他们的最后审判。
然而,无论是董卓,还是刘辩,都小看了十常侍的手段。
是夜,当董卓携一千骑兵入城,闯入宫中之后,才发现张让赵忠早已人去楼空,十常侍中只有两人留在宫中,还要算上中常侍蹇硕的尸体。
当董卓对剩余的那名十常侍加以逼问,没费多大功夫便问出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张让怎可能不注意城门处的动向?当他知道城门处的情况之时,便大概猜到了天子已经背弃了他们。
而这点,便可以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