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经验。
此事也就告一段落。
时间一转眼便来到了秋天,更是到了秋收的时节。
不出所料,天下各地除了少数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自然灾害,获得丰收,虽没有去年司隶那么夸张,但确实得到了喜人的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项明在民间的声望又一度暴涨,田野乡间,尽是讨论当今吴侯的话题。
天下百姓可能不知当朝三公是谁,但必定知晓项明的声望。
而获得了如此巨大名望的项明,却毫不张扬,低调行事,甚至主动减缓了政令颁布的速度,主动做到韬光养晦。
因为他心中清楚,如此巨大的名望,既是优势,亦是负担。从今之后,朝堂之上必定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所有行事都需要谨言慎行,一旦出现分毫纰漏,便会被无限放大。
但自此之后,开始有人毛遂自荐,想要在项明麾下做事,其中固然有好高骛远之辈,但却也不乏人才。
项明此时身上聚集了无数目光,无法亲自选拔人才,只能安排顾雍接待来投人才,并加以挑选。
项明只是在最终翻看名录,以免错过一些历史有名的人才。
但最终,虽征召了一些人才,但最多不过是小吏之姿,真正能让项明眼前一亮的,甚至一个都没有。
久而久之,项明也便习惯了这种失落,开始对来投人才失去了期待。
中平五年,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平平无奇地过去,转瞬之间,来到了中平六年。
只有项明知晓,在历史之上,这一年是动荡的一年,天子突然驾崩,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雒阳城中十常侍与何进之间的较量,将以两败俱伤告终。
最后,唯有董卓成为了那只黄雀,撷取了两派斗争的果实,成为了唯一赢家。
但历史走向已经与原本截然不同,不说刘宏的身体状况,何进此时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势压得十常侍有些喘不过气,只能依靠天子勉强生存,两派斗争的结果还并不好说。
还有刘辩的存在,原本的刘辩只是这场争斗当中的牺牲品,靠山何进的倒台注定了他的失败。而现在的刘辩可是汉武再世,其手腕同样不容小觑,就算何进阴沟里翻船,被十常侍兑子,但他不相信刘辩没有一点准备。
所以说,刘宏是否会死并不是重点,但刘宏死后,历史能否会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不可控制,还是与原本大同小异,这一切都是未知,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无论如何,项明都已经做好了应尽的准备,一旦事态发生超出他想像的变化,他也能够及时做出应对。
项明原以为,直到刘宏驾崩之前,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于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静等天下乱起。
可有些时候,惊喜就是不期而至,这一日,正当项明对接近完成的《工典》进行查漏补缺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出现在了顾雍呈递的名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