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工典》才完成两成有余,而《农典》却完成九成,先前农家众人来此,就是为了帮某验证书中理论。”
项明随即简单解释了一下,让金煌对《农典》有所认知。
“原来如此。”
金煌一直在困惑农家为何派人来此,原来不是为了商讨让农家负责“增社均摊制”的推行工作,而是应项明本人之邀,帮助完善典籍。
项明透露的信息之中,有两个重点,令他极为惊讶。
其一就是对方对于《工典》的描述,在他看来,《墨子》之中记载道理都不及此书三成,此书方方面面涵盖了作为工匠务必掌握的知识,已经可以作为工家根基。
但在对方口中,竟然是远远未能完成。
他在不知不觉之间,对成品产生了好奇。
第二点就是项明的才学,他虽不了解对方,但相比以对方的身份地位,根本不屑于说谎,对方说是他所作,那十有八九就是吴侯执笔。
如此一来,自己就完全搞不懂对方身上所蕴藏的能力,仿佛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博学如渊。
“那‘增社均摊制’……”
金煌忽然联想到些什么,开口问道。
“在《农典》中,不足一提。”
项明无意自夸,但说的都是实话。
金煌嘴角抽搐了一下,那个使得司隶产粮大增,汉帝昭告天下要求实施的制度,竟然在那部《农典》之中算不得什么,那原作将何等震撼?
他突然有一种想要拜读《农典》的冲动,但碍于身份以及当下情势,还是强行按捺住了自己。
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大幅度瓦解。
“不过,《工典》倘若完成,绝对不逊于《农典》。”
项明敏锐地察觉了对方的心理变化,于是又不咸不淡地加了一句猛料。
闻听此言,金煌身体猛地一颤,转头看向一旁沉默的渚昭,眼神中略微带有一丝问询之意。
看得出来,他此刻已经彻底动摇,只是想要等待对方的一个意见。
或者说,等待墨家的意见。
自己一派肯定说一不二,此时有资格代表墨家的,也就只有渚昭的游侠一派。
渚昭看懂了金煌那复杂的眼神,其中有不舍,有犹豫,有决断,还有……向往。
他幽然叹了口气,缓缓道:
“吴侯所言不无道理,倘若墨家真的逐步走向灭亡,那么分离便是最好的办法。”
“你们不但不是离经叛道,反倒是为了墨家延续背负起后人可能存在的骂声,渚某,深以为谢。”
“尽管此后工墨分离,但墨家依然承认,你们是我等兄弟,倘若工家有难,墨家必鼎立相助!”
渚昭起初还有些沉闷,但随着他想通了一些事情,祝福的语言也是愈发激昂,使得工辩派众人面红耳赤。
他们不知《工典》内容,自然不会理解金煌的用意,但既然对方是己方一派选出的首领,他的决定,是必定会得到一致支持的。
金煌神色纠结,但最终,还是开口,一字一顿地道:
“墨家工辩派,听从吴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