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更不要说,他体内留着的,是项氏的血脉。
但是,对于刘宏的这番封赏,天下百姓皆拍手称快,丝毫没有任何不满,这也在一方面证明了项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不仅包围边疆,免除了大汉百姓遭受异族入侵之苦,还提出传世国策,即将解决困扰百姓千百年的粮食问题,这样的人,即使年少,也配得上这个吴侯。
这只是这件事情在朝堂之上的影响,而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此事也在迅速传扬出去。
比如说,农家!
此前农家子弟分散在大汉各地,为各地百姓的耕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收到许家召集众人的消息时虽答应前往,却还是没有放在心上。
不少人甚至想着等秋收之后再行前往汝南。
许邵兄弟虽然摘抄了《农典》的部分内容,却只拿给许家众人观看,正是因为如此,许家才答应出面召集天下农家弟子。
但他们的召集令中,并未提及《农典》之事,只言及关乎农家未来,这才使得农家子弟并未太过在意。
而司隶的消息传开,他们才意识到农家将要经历什么,倘若他们能够将这道制度把握在农家手中,至少以农家和朝堂合力的方式将这道制度推广到整个天下,那么农家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甚至说,打破当下独尊儒术的局面,起复农家之名,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在这个节骨眼上,许家召集农家众人,显然与此事有关。
看出一些端倪的农家弟子这才快马加鞭,动身前往汝南,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上千农家弟子蜂拥而至,聚集在汝南郡,等待许家的消息。
不要以为上千人是一个小数目,农家弟子总共不过数万人,这一千人是他们之中地位最高,或者对农事最为博学的存在,可以说,他们这一千人可以代表整个农家。
“人全部到齐了吗?”
此刻,在许邵兄弟的宅院之中,许家众人尽数到齐,说话者,正是许家家主,许重。
许家作为东道主,自然不可能在许家所在的县城召集众人,农家虽然没落,却也不至于寒酸到这种程度。
于是,他们从一开始便召集农家众人来到汝南郡城,打算借用许邵兄弟开月旦评的场所召开农家集会。
此场所也足以容得下这么多人。
由于聚集众人需要时间,因此他们直到三日之前才赶到汝南,此前的接待工作便交付给许邵兄弟。
许靖还在汝南城内安排农家子弟的住处,许重所询问的,正是许邵。
“此前消息放出之时应者寥寥,但自从司隶一事传遍天下之后,他们便陆续从各地赶来,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地方的农家弟子都已到齐。”
对于家主,许邵还是颇为尊敬的,算起来,许重还是他的叔伯一辈,于是恭声答复道。
“若不是你们提前说了此制的弊端,但凭此举,这位吴侯便足以被我们尊为圣人。”
许重想起司隶那宛若神迹一般的收成,不禁叹道。
这样有效地制度,却存在致命缺陷,也是令人扼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