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外快。一年下来,一家人添几身新衣裳、割几斤肉肯定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置上几件家具。
老汉说得眉飞色舞,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缺了门牙的嘴就没合拢过。辛毗一边听一边算,越算越心惊。赵俨这手脚可真大啊,他粗粗的算了一下,南阳黄牛多,价格不高,大概一头三四千,这车却是新颍,四个车轮不仅稳当,而且能载重,少了不能少也得三四千,如此一来,不算车辆和牛的损耗,他也要一年多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算上车和牛的损耗,他可能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
他这是打算在新野做满一个任期吗?
辛毗很是不解。他原本只想悄悄地经过新野,不想与赵俨见面,听到这些消息后,他有些想和赵俨见面了。他想知道赵俨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留在南阳,难道就因为孙策记了他一个首功?
进了新野界,辛毗看到了更多的事,首先就注意到了老汉所说的新式犁。田野中随处可见翻土的扶犁,的确是一牛一犁。牛是健牛,犁是新犁,扶犁的都是青壮,鞭子甩得啪啪脆响。不少女人在路边点豆,在沟渠里种芋,还有人在高地上种桑,忙得热火朝天,脚下生风,满头是汗却顾不得擦一下。
但是孩子很少,那种半大孩子帮忙或者在田头玩耍的景象非常罕见。
“老人家,怎么看不到孩子?”
“娃娃们哪能下地玩耍,都去读书了。”
“都去读书?”辛毗吓了一跳。
“唉呀,其实也不能算读书。”老汉大概意识到自己有些夸张了,连忙解释道:“县廷请了一些识文断字的先生集中照看娃娃们,顺便教他们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记些简单的帐目,总不能做个睁眼瞎啊。对了,我们赵县廷说,这叫扫盲。要是发现有聪明的娃娃,将来还要送到县学、郡学里去咧。”
老汉说得很轻松,辛毗却一阵阵心悸。赵俨这是要干什么?要教所有的孩子识字?哪怕只是会写名字,记简单的帐目,这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德政。就算一个先生能照看四五十个孩子,一个县需要多少这样的先生?仅此一项,就能安排几百个读书人的生计啊。
问题是钱从哪儿来?这些读书人也要吃饭的。
辛毗一肚子疑问,迫切的想看到赵俨。好容易到了新野县,进了城,辛毗让老汉直接将他拉到了县寺前。下了车,付了车资,他来到县寺门口,正准备报上自己的名字,赵俨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佐治,果然是你。”赵俨健步如飞,拉着辛毗就往外走。“走吧,一边走一边说。”
辛毗被赵俨拽得跌跌撞撞,仪容尽毁,他甩开赵俨的手,笑骂道:“赵伯然,你是不是跟着孙伯符时间太长了,染了一身坏毛病。走路这么急干什么,要去见天子吗?”
赵俨皱皱眉,哈哈大笑。“习惯了,习惯了,这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我恨不得能肋生双翅。走吧,我带你去见个新鲜玩艺,邓家的纸坊造出新纸来了,不比左伯纸差。你如果喜欢的话,带上几百枚,算我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