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种迹象来看,成吉思汗让托雷去征战,是有意让他的孩子们经受战争的锤炼。特别是最小的儿子托雷,他的岁数最小,经过的战争少,按草原的习惯,最小的儿子是守灶的,责任重大,所以更需要经受各种磨练。
托雷也是好样的。他在营中选调了四千精兵,顺着斡难河向北追击走了。
小成吉思汗高高的不尔罕山南坡,望着托雷军远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心里说,做成吉思汗的儿子真难,要承受别的孩子多得多的重担。他终究对远征的托雷放心不下。
但是,想到孩子们,小成吉思汗心里很自豪。术赤长期跟着木华黎征战,已经锻炼成为有良好指挥素质的指挥官了。察合台和窝阔台已经刚刚出征的儿子托雷都是勇敢善战的将军。
之后,小成吉思汗回到家中。自从托雷出征后,母亲诃额仑每天都念叨,不断地对小成吉思汗进行抱怨。
“有托雷的消息吗?”小成吉思汗刚进屋,老人的唠叨就随之而来。
“还没有,母亲。”
听到小成吉思汗无所谓的样子,老母亲火了,语调明显变高:“那你还不派人打听打听?”
“这个——孩子们都大了,我不能——”
“你像个当父亲的人吗?托雷要是有什么事,我拿你是问!”
在托雷带兵征战的日子里,小成吉思汗每天都在顶着很大的压力。
托雷还在征战中,小成吉思汗每天的忙碌间隙,还在挂念着出征几个月的托雷。但是小成吉思汗绝不后悔将儿子遣派出去。成吉思汗做每一件事都不会后悔。只是他想让托雷能够尽快回来。这也许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天性。
入夏以后的一天,在小成吉思汗的期望中,出征几个月的托雷终于回来了。小成吉思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面容也异常的喜笑颜开。看到大汗神采奕奕,诃额仑老夫人也很有精神,孛儿帖夫人也很喜悦,全部落的人也都很喜庆。
后来孛儿帖哭了,诃额仑眼里闪着泪花,嘴上却带着笑意。
而小成吉思汗虽然没流露出心里喜悦的神情,但是人们从小成吉思汗的言谈举止中,能看出他内心的喜悦——托雷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托雷的叔叔合撒儿也高兴极了,一下抱住了他还在穿着盔甲的侄子。他的侄子太了不起了。
托雷终于有机会走到小成吉思汗面前,庄重地说:“父汗,儿子已经出征回来了,麾下的四千名兵卒只有两人冻伤而亡,其余都安全回营。”
可是小成吉思汗只是抬头看了看儿子,淡淡地说:“好,很好。托雷,你可以回帐歇息了。”
诃额仑和孛儿帖用不满的眼神看着小成吉思汗。但是小成吉思汗却装作不知道。
者勒蔑走到拖雷跟前,要帮助拖雷卸下盔甲,就像服务于小成吉
思汗一样。但却被拖雷拒绝了。这些恰好被小成吉思汗看见了,小成吉思汗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看得出,对于儿子的表现,小成吉思汗是满意的,托雷长大了,坚强了。
托雷沉着地指挥营官将各自所属爱的营队依着顺序带回营帐,自己才将盔甲卸下。
值得一说的是,因为托雷这样坚强,所以以后他的孩子里诞生了两个元朝皇帝。
建立大蒙古国的事情很繁多,很复杂,成吉思汗每天都在为此忙忙碌碌。
草原上一开始有一百多个部落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有五个大部落,各部落间连年混战,异常混乱。现在其他部落都消亡了,只剩下蒙古部。这真顺应了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的要求。
一开始的时候蒙古部是最弱的,在小成吉思汗的经营下,蒙古部变成势力最强,而且把其他四个部落都统一在他的旗帜下,形成新兴的人类群体,就是蒙古民族。
现在在草原上,再也没有与蒙古部相抗衡的部落了。
1206年春,在斡难河源头的老营,召集起全草原的贵族、那颜(官人),竖起九足白色军中大旗,满头银发的诃额仑被请到圣苏鲁锭前的台子上。
于是蒙古历史上最为盛大的忽里台(大聚会)大会正式举行,正式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