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吉思汗养精蓄锐,壮大自己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厉兵秣马之后,觉得自己反攻王罕的时机已经成熟,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却说王罕的营地。王罕此时领兵驻扎在折折文都而山前。这一天王罕坐在华丽的汗帐里,正在为未跟小成吉思汗接上头而犯愁。这个岁数大的首领,一时清醒,这才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错了。他未弥补不了自己的这一过错而焦灼不安。
这时候,来了两个人,自称是合撒儿的使者。一听是合撒儿的使者,听说这件事的桑昆就要拿刀杀他们。这个人跟他的父亲不一样,他不希望和谈,不希望讲和,他总是完全不考虑事情的后果,更不考虑自己的后路。他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人。他是把克烈部送进绝路的人。
清楚了解桑昆的王罕及时止住了桑昆的鲁莽行动。毕竟王罕考虑问题要比他要成熟些。
王罕笑着上前问两位使者,你们到此何干?两位使者是小成吉思汗派来的合里兀答儿和忽察儿汗。派他们来,是因为小成吉思汗看出他们是能完成使命的人。到了克烈部,他们果然一点都不畏惧。他们时时记住小成吉思汗的话:“慌乱是把自己的脑袋送给克烈部的唯一途径。”
所以,他们一点也不着慌,从容地说:“我们来是想告诉您,合撒儿想回来。”王罕才明白,他们是合撒儿的信使。
王罕一听是合撒儿的使者,立时放下了心。老家伙真糊涂了,此时的蒙古部已经不是从前的同盟军。他还天真地以为,把蒙古部赶尽杀绝,还可以得到他们的原谅。他把世上的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王罕听了,摇摇头,他看出这里面有诈:“我不相信,合撒儿既然跑出去,一定是去找他的哥哥,他怎么会回来呢?”这是他说的最有价值的话,王罕的这个想法难能可贵。如果王罕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这段历史就要改写。
可惜,昏庸的王罕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小成吉思汗他们的准备工作做的太细了,不由得王罕不信。王罕的头脑也太没有灵光了,还停留在过去时光的痕迹里,不知道此非即彼。
“可是”察忽儿汗说道:“他没有找到他的哥哥铁木真,他让我们捎信给您他迫切的心情,您知道在草原上有家有亲人的一个人,剩下独自一个人的时候,生活无着,无依无靠,他是多么的难熬,合撒儿没办法都哭了。他想回到您这边,跟他儿子妻子会面,过温暖的日子。”
这段话,来之前他和小成吉思汗商量过,所以察兀儿尽量临摹这合撒儿的语气和声调,说的略带凄婉和伤感。不由得王罕不信。王罕甚至有些感动,重重地“咳”了一声。
王罕心软的毛病又犯了。他甚至有点可怜起合撒儿来,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王罕生气地对桑昆摆了摆手,继续和颜悦色地问两位使者道:“他还说什么来着?”他此时有些很桑昆,是桑昆逼得他做出如此不光彩的事来。
“他说想一想王罕对他挺好,又想一想自己的儿子和克烈部妻子都在王罕处,还跑什么?他想回来,又怕王罕不要他。”这回是合里兀答儿回答说。王罕心里说,看看人家合撒儿多么仁义,这样的人能让他回来吗?
可是,王罕致死也想不到,在合阑真沙陀被他们克烈部杀得大败而东进的小成吉思汗此时正在向王罕的驻地黑林急行军,伺机
要小他们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夏天的休整,到了秋天就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小瞧小成吉思汗正是他们覆灭的主要原因。
此时正是1203年的深秋。小成吉思汗亲自率领所有的军队向折折文都而山行军。漠北的深秋夜晚寒气袭人,但是全体将士带着复仇心里和必胜的信念,热血沸腾,快马加鞭急急地赶路。
对于这一切,王罕一点都没发觉。王罕一听合里兀答儿充满感情的话语,对此深信不疑,“要,要!快去叫他来吧。”老家伙果然被两位使者的话语感动了,忙不迭地说。
但是,老王罕没注意,两位使者在暗地里悄悄地擦汗。小成吉思汗大汗说的没错,王罕这个人最容易被真情打动。
察忽儿汗又说:“合撒儿让我们告诉王罕:三日后在克鲁伦河畔,合撒儿要来与王罕见面,可以吗?”忽察儿汗一看王罕的心里防线被攻破,是想趁热打铁。
王罕兴冲冲地答道:“可以——”老家伙果然上当。
这些都是小成吉思汗的计谋。从王罕那里出来,两人紧张得衣服都是湿透了,因为稍微露出一点破绽,两人的脑袋就保不住。但是,小成吉思汗的自信感染了他们,他们才应对自如,果然赢得王罕的信任。
王罕没有丝毫怀疑,立即答应三日后在克鲁伦河畔与合撒儿相会。王罕之所以这样重视合撒儿,是打算以合撒儿为纽带,与小成吉思汗重归于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