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丑》留下祸根,这次的《环形小说》只在华夏上映。
伴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无数人翘首以盼。
媒体方面,从路朝林拿下戛纳金棕榈,到中影教授,再到《环形小说》上映,报道的点始终围绕着路朝林,这是男人,自带热点。
关于《环形小说》,目前已经确定的是,里面那种具有开创性的叙事风格,定义为环形叙事,主要是先前逼乎上那条帖子,点赞太多。
火出了圈。
环形叙事的那种说法,口口相传,影响力逐步扩大。
“环形叙事?”
“我怎么还是不明白,什么是环形叙事?”
“就是非线性叙事,从影片开头到结尾,形成一种闭环性的叙事风格,时间是被打散了的,在环形叙事面前,请暂且忘掉时间的作用。”
“算了,我还是去把《环形小说》看一遍再说吧。”
“看一遍过后,才可以更快更好的跟上,兄弟你的看法很对。”
“你不看,我不看,路神哪去收割票房,怎么拍下部戏。”
“我倒不是因为搞明白,什么是环形叙事,才跑去看环形小说,我是路神的粉丝,路神产出的作品,没有我不喜欢,就冲这个,我看定了。”
“我是因为戛纳金棕榈,路朝林华夏第一导演!”
临上映期间,网上开始变得热闹,掀起各种各样的讨论。
仿佛每个人都有,必须要看《环形小说》不可的理由。
“天呐,我看到了什么,今天入华夏境内的游客怎么这么多?”有人在机场拍了个视频,传到网上,有眼尖的媒体看到,嗅到新闻气息。
马上派出记者和摄影师,奔赴视频中对应的机场。
记者慕思怡笑容甜美,阳光好看,先表露自己的身份,然后对方看到她的长相和火爆身材,基本就很难回绝:“你是来华夏旅游的吗?”
在她面前的是个黑人男性,身材高大,足有一米九,也说的英语:“不是,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来华夏,不是旅游,我们来看路导的新电影!”
“环形小说?”
“对啊!”
“???”
慕思怡陡然一愣,黑人男性身边,站了差不多五个人,三个男性,两个女性,有黑有白,组团来华夏,并非旅游,而是看路神的电影。
活久见。
她又看到路神影响力的更多面,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国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给上映环形小说,想到就很气人。”黑人当着慕思怡的面,在镜头中吐槽了一番自己的国家。
“你来自什么国家?”
“法国!”
法国?
那不是路神才拿了戛纳金棕榈的国家吗?这么快就翻脸了?
慕思怡听闻,给整不会了。
这算怎么回事?
简单聊了几句,然后慕思怡又拦在一对脏辫姐妹面前:“你好,可以打扰一下吗?你们来华夏,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
“电影院!”
“电影院!”
脏辫姐妹异口同声。
慕思怡沉吟道:“是为了看路朝林的新片,环形小说?”
“明知故问,我在看《小丑》的时候就粉上了路导,作为一名粉丝,错过了戛纳电影节,绝对不能再错过首映礼,距离无法成为障碍!”
“你们来自哪个国家?”慕思怡有前面黑人小哥的采访经验。
这一次倒是没有过多的惊讶,脸上笑容甜美不见,当脏辫姐妹说来自西班牙后,她们还想缠着要慕思怡的联系方式,最终以工作不便回绝。
第三个被采访的外国人。
“为什么来华夏?”
“为了看环形小说!”
第四个。
“为什么来华夏?”
“还能为了谁?我的心都放在路导身上,除了他,再没有能够吸引我的男人,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但只要每隔半个小时,不看到路导的照片,我就会感觉到生活索然无味,所以我身上装满路导的照片。”
第五个。
“为了路朝林?”
“为了部落,不对,为了路导的环形小说!”
慕思怡采访了二十五组,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外国人,来到华夏,有相同的目的,进电影院,看路朝林的《环形小说》首映。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
慕思怡忍不住叹息,明天就是《环形小说》的首映。
明天也是她恢复单身的第三天,也是她计划中,可以脱单的第一天,采访了这么多人,她已经成功的被《环形小说》吸引了注意力。
一部电影,真有这么好看?
平时的心思都在工作和异性身上,对电影的关注度并不高。
但,结束今天的采访,慕思怡只想把脱单的日期往后推。
先看《环形小说》!
“数不清的老外,涌入华夏境内,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路神的新作,这算是把影响力扩散到世界级了吗?路神走上了人生巅峰?”
——《每日新闻》
“环形小说的预售成绩,比小丑还要高,上座率高达80%?天呐,这也太火爆了,不少院线经理,已经准备好削减其他电影的排片。”
——《电影娱乐》
“80%?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刚刚结束院线经理的采访,他们影院,每当轮到路神的电影上映,几乎都会形成一票难求的局面,至于这部新片《环形小说》,毫无例外,截止目前,已经是一票难求,上座率100%!”
——《天天日报》
“冲冲冲,让我看看,路神的《环形小说》,可以打破多少纪录?”
——《娱乐播报》
“拭目以待,倒计时18小时。18个小时,去路光刷路神以前的电影,时间够了吧,看完还可以睡一觉,然后用新电影,刷新自己的认知。”
——《娱记快车》
无数媒体,跟风报道。
现在最强的热点就是路朝林,只要蹭上,肯定有流量和曝光。
那也意味着,有钱赚。
这么好的机会,没有哪家媒体甘愿就此放过,也因此,他们是路朝林每次新片,最为忠实的宣发者,有他们的积极报道和扩散,可省不少宣发。
诺兰新片《奥本海默》,要了一亿美元用于电影制作,一亿美元用于宣发,可见宣发对一部电影的占比,诺兰已经算前世导演中的顶流了吧。
他却依然要花费如此高昂的宣发费用,如果他身在这个世界,这些宣发费用,少说也可以省一大半。他没来过,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媒体有多主动,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马上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大神省钱机。
顺便一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