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骑兵步兵,建立了战后北京城的宪兵部队,开始了对全城的军纪整顿工作。他们在城中寻觅散乱的步兵,安顿惊慌的百姓,镇压逮捕趁机兴风作浪的一些地痞流氓。到了下午时分,在团部聚集,碰头讨论了问题,接着,就留下极为有限的兵力防守各城门,将绝大部分的兵力和全城百姓,都召集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在这里,他们召开了整顿军纪的大会,宣布了几条简单的纪律,也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基础的条款。并且当即让步兵们背会。政委主持了会议,他态度严肃,声色俱厉。将那些前义和团的官兵们吓了一跳,谁都不敢随意说话。接着,就开始审理一上午在城里纠正军纪以及整顿秩序的事情,公布了几个重大恶性案件,然后做出了决定。
会场的人太多了,幸好有坦克里还保存完好的广播系统。使会议的效果得以保证,虽然说军方要求城里的市民们都来,其实只来了一部分,大家还是害怕。
在征求了几个前义和团大师兄的意见以后,团部做出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宣布将调戏民女兼抢劫罪的第三团步兵某排长枪毙,将同一案件的参与者,十几名步兵各打三十军棍。将另外几个案件的主犯也分别枪毙和体罚。
整个会场上鸦雀无声,虽然说会场的最前面就是庞大的步兵官兵,而整顿惩罚的主要针对也是他们,他们谁也不敢吭声,不敢反驳一句。在他们看来,这支部队的纪律实在是太苛刻了。妈的,不就是调戏下可疑的二鬼子吗?这也掉脑袋?
几个义和团大师兄们也按照栗云龙等人的口径做了表态发言,虽然他们的发言非常滑稽,可是,他们的态度也是很严肃认真的,从淳朴的良心出发,他们也支持团部对犯罪官兵进行严厉惩罚。
担心这些步兵不服从团部的约束,细心的欧阳风参谋长甚至调遣来十辆坦克车镇守在会场的前面。不过,由于前义和团的师兄们的觉悟尚可,威信极大,总算没有将这群乌合之众对军纪的敌视激发成动乱。
栗云龙和政委,参谋长等人是经过谨慎商量才做出了上述决定的,治乱用重典,是栗云龙的做法,他十分欣赏战时严厉的军纪。他本来是主张将全部的犯事军人处决的,他有那个狠劲儿,但是,政委退了一步,在和张德成等人商量以后,一部分也采用了清朝官军里的规矩,军棍。
公审大会很快结束,因为天气过于炎热,不可能在那么恶劣的天气下长时间集会。接着,就有宪兵执法队将罪犯一一押解到了西城的菜市口,在这里,将那些从犯捆绑在柱石上责罚,将那些主犯直接枪毙了。
被强毙的除了那个步兵排长,还有马鸿溪的骑兵大队里的三名士兵,他们骑着马居然跑到了八大胡同热闹起来。不仅如此,还气焰嚣张地殴打那些青楼女子,胡作非为。另外还有趁机捣乱的十几个混混。
宪兵队的迅速建立,对违法乱纪者的惩罚,特别是对军人的严厉约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城里的秩序立刻就完全安定下来。
栗云龙还专门跟张德成,马鸿溪谈话谈了很久,一再表示道歉,“两位,不管怎样说,我都杀了你们的人,对不住几位了。不过,只要兄弟们维护军纪,我们的新军官兵都是我栗云龙的兄弟!”
马鸿溪不解:“团长,为什么我们这样下辣手?”
“我们要建造一支仁义之师,否则,我们打来杀去的又有什么意思?我们是为百姓的利益而战,如果我们祸害了百姓,和八国鬼子有什么区别?和那些二鬼子的投敌卖国又有什么不同?”政委解释说。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政委等人先做通了几个高级军官的思想,接着,开始强化宪兵部队,制定了更加严密但是切合实际实际的纪律。还提出了建立仁义之师的口号。部队还严格约束官兵,非经部队上级同意,不得派出人员到街道上乱走,不准到百姓家里骚扰等等制度。
部队用了两天时间,主要的就是稳定局势,制定基本的纪律,加强内部的整顿。在这些都大体安定以后,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军事训练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