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大炮是战争之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朱和李文忠都是知兵之人,自然知道叶瑾说的‘开花弹的军事价值。

    所以当叶瑾提到要让二人长长见识的时候,二人不约而同的站起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叶瑾问道,“此话当真?!”

    “你小子莫不是在诳咱?!你真的捣鼓出那什么开花弹了?!”

    叶瑾耸了耸肩,无所谓的道,“爱信不信。”

    话才说完,老朱就已经拽着他的胳膊,拖着往县衙前院走去。

    朱雄英也赶紧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婵婵姐姐,你下午帮我去给先生请半天假好不好,至于理由,就说我生病啦…”

    说完不等婵婵答应,就赶紧朝着老朱、叶瑾、李文忠消失的方向追了上去。

    老朱把叶瑾拽到了县衙前院才放手。

    叶瑾赶紧整理了一下官服,然后对一个书吏说道,“去通知工房司吏,就说本官今日要检验检验工房前些日子捣鼓出来的火炮和开花弹,让他带着工房的人速去校场准备2.4。”

    小吏赶紧拱手答应,匆匆往工房的签押房而去。

    没一会儿,工房司吏就带着一众属员匆匆出了签押房,朝叶瑾等人行礼之后,就匆匆朝城外的校场而去。

    叶瑾这才对老朱和李文忠说道,“郭伯伯,兄长,工房准备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何不安步当车,直接走着去如何?!”

    老朱瞥了他一眼之后,转身龙行虎步一般,就朝县衙正门而去。

    李文忠则落后一步,和叶瑾并排而行。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将统治军队的办法统御地方。

    比如说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廷以唐朝府兵制为基础创建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

    “卫”“所”都是明廷重要的军事单位,围绕卫所指挥中枢,择地筑城,屯军驻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因为大唐藩镇之祸的教训实在是太严重了,再加上五代十国那场乱世足以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所以等到了赵匡胤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皇位之后,就“杯酒释兵权’,将武将的兵权给夺走了,就是防止藩镇之祸重演。。

    后来更是重文轻武,大肆贬低武将的社会地位,无限拔高文人的社会地位。

    所以两宋的武备是华夏历史上历代朝代当中最弱的。

    两宋时期的‘头重脚轻”政策,也是统治者和文官集团为了防备武将进行的一项措施。

    什么是‘头重脚轻?!

    那就是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都部署在首都开封府附近,这样的话地方武将就没有办法发动武将叛乱了。

    就算是有武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驻扎在首都附近的中央军就会出发平定叛乱。

    至于驻扎在首都附近的精锐之师,因为是在统治者和文官集团的眼皮子底下,不管是想割据一方还是发动军事政变都是千难万难。

    所以别看两宋对外孱弱,但是对内却十分稳固。

    两宋接近四百多年的历史,内部就没有发生过一起军事政变,这是在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也吸取了两宋时期的经验教育,开创性的提出了‘卫、所”制度。

    在应天府周边也驻扎的数十万精锐之师,这些部队全靠朝廷供养。

    至于在地方上,则是设立卫所。

    因为明随元制,地方上的行政规划是:省、府、县三级。

    所以通常情况下,明廷在省一级设立卫作为军事指挥,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省下有府,卫下有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

    府下有县,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一十二士兵)。

    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京城的中央军又分两种:

    一是京军三大营,为全国军队的精锐;

    二是皇帝亲军,前者归五军都督府管,后者常由太监统领直接听令于皇帝。

    兵士有军籍,世袭为军,平时屯田或驻防,这就是所谓的军户’。

    如果遇到有战争,朝廷临时指派将领率领调自卫、所的士兵征战。

    卫所制有些像世兵制,又与唐代的府兵制相似。

    所以大明的城市又被称之为‘卫城、府城’之类的。

    上元县也是有军队驻扎的。

    作为大明首都的近郊县,上元县几乎不会受到军事威胁。

    但是朝廷制度颁布了,上元县自然不能免俗。

    所以在上元县驻扎的有一个百户所,差不多有一百多名士兵,由一个百户官统帅。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