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归化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见汉地城廓的格局,在土默川上兴建起大漠草原有史以来第一座城市,取名“归化”(即今呼和浩特)。城北是绵绵大青山,南临滚滚黑河水,别名青城,至今仍为塞北重镇。俺答汗筑城时建造了蒙古民族首座黄庙——大召寺,现保存完好,同时在其居住城堡内也建一寺,当地人称为美岱召。

    1583年,索南应邀折回青海,到塔尔寺讲经。塔尔寺一带本是宗喀巴诞生地,极为殊胜,经索南四处募化,得到大大扩建,成为黄教八大寺之一。

    同年,俺答汗病逝,临终嘱咐请上师亲为其灵魂往投三善道诵经祈祷。索南从塔尔寺动身北上,一路上讲经说法,调停部落之间纷争,两年后到达归化城,为俺答汗举办了隆重的超度往生祈祷大法会。索南在归化城期间,主持修建了席力图召以增老汗王福田。后来受察哈尔首领图门汗之邀前去传法,还接待了喀尔喀阿巴代头人的拜见,赠其诺门汗称号,自此,黄教开始传入外蒙古。

    1587年,在蒙古王公的请求下,明王朝赐索南嘉措“朵儿只唱”封号,意为“金刚修持者”,并以皇帝名义发出邀请。索南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尽管连年奔波体质很差,仍坚持前往,可惜次年即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圆寂于途中,俗寿46岁。

    追昔抚今,五世达赖看到,一个时期来,不断有内外蒙古王公遣人邀请高僧活佛前去传法,虽是好事,终非长策,要有一个久远布局。后来,经过慎重思考,他向朝廷报请,在喀尔喀蒙古建库伦大寺,由哲布尊丹巴为该地区最高活佛,其一世由五世达赖考察确认,上报清廷批准册封。又立章嘉为内蒙古最高活佛,认证批准程序与上同,其二世、三世为康雍乾帝师,在民族宗教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哲布尊丹巴正是曾经与五世达赖辩经的觉囊僧人,而章嘉正是那场法会上跑上台“搅局”的那个小孩。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大约皇帝也知道吴三桂多年来交往五世达赖,于是特派钦使送去一道敕书,内云:“大兵分路进讨,若吴三桂势蹙投降,喇嘛其即执送。”五世达赖向钦使表示“当诵经祝佑圣躬康豫,咸灵远播,国祚绵长”,并在奏章中说:“吴三桂背主负国,人皆恶之,不来则已,来即缚之以献。”康熙览奏后说:“喇嘛崇尚信义,必如所奏而行。”

    在整个战争期间,五世达赖从侧面配合、支持了朝廷,除了封锁金沙,严防吴军窜犯外,还在西北孤立削弱了王辅臣势力。王辅臣原系吴三桂旧将,官拜陕西提督,南北对峙之时,三桂唆使其叛清,另派大将王屏藩率劲旅由川入陕,兵指汉中,企图会合,侧击清军。此招若实现,最后胜负恐难预料。

    时王辅臣进兵平凉,欲南下汉中接应吴军,唯担心甘肃提督张勇慑其后,于是煽动安多和硕特各部入边侵掠,夺占河西走廊,牵制张勇,更与蒙古兵“交相连结,欲图入掠”。朝廷接张勇奏报后,一方面表示若吴三桂“悔罪来归,亦当贷以不死”,一方面紧急下诏,要求五世达赖速止安多蒙古,勿为边患。圣旨一下,五世达赖立派数十名使者手持达赖喇嘛法谕快马北上,使者均黄缎缠头,沿途车马行人皆避让之,于是甘青局势很快得到稳定。王辅臣势单力孤,只好投降,王屏藩困守汉中,兵败自杀。若不是多处宏法、广建寺庙扩大黄教影响,恐怕根本无法靠快马法谕很快安定一方局势。

    此前,清廷曾想征调和硕特各部经由西藏攻击滇北,五世达赖恳切上奏:“蒙古兵力虽强,难以进边,纵得城池,恐其贪据,且西南地热,风土不宜。”这一建议着眼于西藏乃至西南地区的长远稳定,可谓虑事深远,得到皇帝赞同。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积极东扩,先后征服了蒙古人统治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贪婪的目光投向贝加尔以东至黑龙江流域大片土地。趁明清交替之际,沙皇先后派出以波雅科夫、哈巴罗夫为首的殖民军,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并构建雅克萨和尼布楚要塞,作为尔后东进海岸南达长城的军事基地。顺治年间,清廷就曾发动数次讨伐,在今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歼灭哈巴罗夫副手斯捷潘诺夫全军。康熙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于1684至1686年,派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统兵围剿雅克萨,先是击败俄援军,俘获头目额里克什,再逐次围困,激战三个月,毙其首领图尔布青,力拔要塞。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沙俄才退出了侵占的中国领土。

    战前,康熙曾派人搜集相关情报,发现俄军才四百人,且多年来,从未派遣过千人以上的军队,不禁称奇:“万里跋涉,他们靠什么在当地立足?”原来是靠威胁利诱、收买少数头人。上次俄军能在失败被迫退出城堡后,再次潜入,就是靠头人根特木尔的帮助。由此,康熙深知,这一仗能否取胜以及能否巩固战果,关键在喀尔喀蒙古人的向背。在这条看不见的争夺人心战线上,清廷借助达赖喇嘛的宗教影响,获得了优胜。条约签订次年,外蒙古三汗王都输诚归附。

    至此,康熙皇帝更深刻的理解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个谚语,也更加重视与达赖喇嘛的关系。

    后来,康熙在承德修造避暑山庄时,周围多建寺庙,为迎接达赖、班禅还专门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其建筑之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因夏天内地炎热,康熙还多次在避暑山庄内接见蒙藏维等少数民族代表,并在山庄内“万树园”景区,架设蒙古包,刻意营造草原风光。考虑到五台山历来为各族佛徒心目中的圣地,为方便蒙古人朝拜,康熙还特在台内增修扩充黄庙二十余座,统管全山黄教的菩萨顶扎萨克大喇嘛,也须由达赖喇嘛亲自委任,报清廷批准、赏穿黄袍后方才生效。正是由于这样的策略以及一系列的措施,才出现了“内外蒙古王公台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倾城贡献者,不绝于道”的昌盛景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