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五章 无注之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尉僚?

    陈胜此言一出,顿时平地一声惊雷。张良和虞子期愕然相顾,这位先生是昔年助秦始皇一扫六国的尉僚?

    连原本稳坐原地的老先生也是一愣,有些错愕,许久才叹道:“果然出乎意料啊,老夫刚刚还说没机会见识,看来老夫又错了!”

    这句话便等若是承认了,这位隐居颍水垂钓的高人,赫然是昔年秦始皇灭六国的重臣国尉僚!

    尉乃是官职,僚为其名,至于其姓氏已不为人知。(其姓氏不可考,为方便阅读,后文皆称尉僚)

    陈胜自己也有些意外,适才那句试探之语有些冒失,他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能著出这样深刻精妙的兵书,对秦国军队以及法家思想颇为熟悉,融入兵法的人物,秦末时期,除了尉僚又有谁呢?

    当然了,此举有些冒然,若是猜错了难免有些尴尬!不过很幸运,看来是猜对了,可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

    毫无疑问,根据史书记载,以及重生后的了解,陈胜知道尉僚在秦国历史上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其在兵法造诣方面的见地绝非一般,某种程度上,他是秦皇嬴政一扫六国的参谋和战略设计师。秦国对外征战,对每个国家发动的灭国之战背后都有尉僚策划的身影。

    比如灭赵,当李牧领兵御敌之时,秦国纵有王翦、王贲这样的绝代名将,依旧无法灭掉苟延残喘的赵国。这时候是尉僚出手,行反间计借赵王之手杀掉李牧,秦国大军才能驰骋于赵地。

    嬴政对其应该是非常重视的,从让其担任从白起之后便一直空悬的国尉一职便可见一斑。毫无疑问,他对秦国统一的贡献非常之大。

    如果说军事上的功劳主要是王翦、王贲父子,那么在内政和谋略上,尉僚的功劳和李斯是相当的。

    可很奇怪,自秦一统天下之后,尉僚便突然消失了,以至于后世的史书上,只知有李斯而不知有尉僚。

    尉僚去了哪里?又为何消失不见了?

    后世曾有传言说,尉僚善于相面,入秦之初曾经认定嬴政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且心狠手辣。

    尉缭认为嬴政缺乏仁德之心,更多可能是怕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逃离咸阳,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他有著作的兵法《尉缭子》传世,这是后世考古发掘证明的事实。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元帅韩信十分推崇《尉缭子》,以至于被人误传其为尉僚弟子。

    韩信是不是尉僚的子弟且先不说,但至少目前,灌婴在某种程度上师承于尉僚,也算半个弟子吧!

    这是个很意外的事实,灌婴竟师承于尉僚……不过略微沉吟,陈胜想到了某些端倪。

    楚汉争霸时,刘邦数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骑兵所破,大败于彭城,死伤众多,以至于睢水为之不流。

    此后刘邦退守荥阳,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开始组建骑兵军团,统率骑兵的将军正是灌婴,一个贩丝繒出身的商贾。

    灌婴虽随刘邦入巴蜀,也算老臣,却终究不是周勃、曹参那样的绝对心腹,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骑兵军团交给灌婴呢?

    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是灌婴有这样的特长,那他的特长从何而来呢?如果不是见到尉僚,陈胜会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推翻这个揣测。

    但现在,已然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便是从尉僚这里学到了什么。当初战国七雄,论骑兵强盛当属秦赵两国,尉僚久在秦国,且居于重要军职,对骑兵作战必然了如指掌。也许他曾将总结的经验教授给灌婴,哪怕只是粗浅的点拨和交流也会让其受益匪浅。

    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既然灌婴师承于尉僚,且效忠于刘邦,为何汉初没有丝毫尉僚的记载呢?刘邦又怎会放过这样一个大才呢?

    是尉僚不愿意效力刘邦?还是灌婴从未向刘邦提起过尉僚?陈胜心中暗自期望,希望是后者。

    若非自己“怀疑”灌婴的出身,追问其兵法来源和师承。也许灌婴不会主动向人提起,看得出来他发自内心尊敬尉僚,也认定尉僚不愿沾染朝堂之事,这也是灌婴觉得引路之事颇为为难的缘故。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