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父亲的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胡杨清楚的记得前世陈卫东是在漠阳市常务副市长的岗位上退休的。

    一般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对谁当领导是不太关心的。

    毕竟那距离自己太远了,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但胡杨为什么偏偏记得他呢?

    因为陈卫东他让整个漠阳市摆脱了贫穷,令各个镇都有自己特色产业。

    比如胡杨他们所在的镇,在后世其所产的生蚝远销欧美,品质非常高。

    只不过由于产量比较少,无法形成大规模,以致于名声并没有港城(zhanjiang)市的大。

    有这种为老百姓做事的政绩,想不让人记住都难。

    除此之外,前世胡杨曾是他孙子的班主任,也勉强算是熟人。

    否则还真不一定记得。

    所以在他向自己抛来橄榄枝的时候,胡杨并没有拒绝。

    无论今后胡杨发展的怎样,这里终究是他的家乡,承载着他童年的记忆。

    况且父母和爷爷奶奶他们还要生活在这里呢,有一个在政府工作的熟人,办事终究会方便些。

    特别是华夏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国度,更是如此。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就不打扰你们学习了,还有一些信要送呢。”陈卫东接过胡夏荷灌满凉白开的水壶后,笑着说道。

    “好,路上骑车小心点。”胡杨也站起来送他到门口。

    简单的互相道别,陈卫东就骑着他那台黑色28寸凤凰牌自行车走了。

    胡杨随手将院子柴门掩上,回到家。

    大姐她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拆信封了。

    小丫头胡雪莲也挤在两个姐姐中间,瞪大眼睛好奇的看着。

    “看看爹他信上说什么。”胡杨也在旁边坐了下来。

    眼中带着些许期待。

    胡春梅小心翼翼的将信封倾斜,最先出来的是一张票证。

    “是收音机票证。”胡春梅拿出来一看,低声惊喜道。

    胡杨和胡夏荷姐弟俩相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

    上个月他给远在粤省香山县【zhuhai】农行当会计的父亲写信,希望他能够给自己换到一张收音机购买票。

    相对而言,此时的农村信息是很闭塞的。

    村里的大喇叭除了偶尔有国家重要新闻通知外,其余时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收音机,几乎算是接收外界消息最佳手段。

    要是父亲还没办法搞到,胡杨都准备给何玉拍电报,请她帮忙换一张了。

    “明天就到国营商店去买收音机,到时候你们就可以边听广播边学习普通话。”胡杨笑着说道。

    胡春梅她们都微笑的点点头。

    “我们家马上现在算不算半只脚迈入小康生活?爹他有一只‘魔都’牌手表,马上就有收音机了。”

    “要是再加上电风扇,已经算是四分之三了。”

    胡夏荷指着收音机票证和身后转动的电风扇笑道。

    好像还真是这样。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转一响”四大件,是那时候的流行词。

    它们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那时候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已经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

    因为它们是这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