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情一:北宋成都华阳新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檀香扇

    雕落梅香雪,

    舒展九朝风。

    岁月如尘,

    掩不住如仙姿容。

    清风徐来,

    恍若裙裾入梦。

    香了

    风儿

    乱了

    我梦

    (作者自作古韵新诗)

    巴蜀成都府。两大支流府河、南河汇聚成锦江,犹如一条彩带缠绕着成都丰腴福地。秦汉时期,南河濯锦、展帛刺绣,至两宋蜀锦已名冠蜀、湘、苏、粤中国四大名锦之首。锦江,取“濯锦之江”之意,亦又有锦绣华彩之赞美!美哉!天府之国、锦绣之地。

    穿过历史迷迷漫漫烟云,自太空俯视华夏九州,逡巡目光……落在北宋年间,蜀地成都府华阳县(今成都双流。北宋华阳镇隶属广都县,本文隐去广都不提。)。

    自从蜀地归了大宋一直不太平,接连闹了几次兵灾,好容易这几年消停些,华阳镇又恢复了往日繁华。

    今日正值年三十,一场罕见的大雪夹杂着冰粒随着西北风呼啸而至,整个天空灰蒙蒙一片。华阳镇正街上已然空空荡荡,街两旁是参差不齐黑瓦灰墙的店铺。平日里各店面迎风招展的招子旗都收了起来,只剩下孤零零的各色竹竿,耸立门前。

    风雪虽大,也没耽搁偶尔的爆竹声。‘啪……啪’,声音虽小,也带着青葱少年的年味。小孩子们盼了一年,终于能换上新衣,吃饺子。

    各家敞开的房门两侧贴着喜庆红色春联,家家门顶都冒着白色的水汽。各色的蒸饼(馒头)、年糕,就要出锅了,上面一定点缀着几颗诱人的红枣。小孩子们也一定是要偷偷扣去红枣吃的,妇人看到了,高举着手掌笑骂一声:“小混蛋,扣了枣儿别人还怎么吃?找打么?”

    小孩子呲溜逃了出去,避免被打一巴掌。手中尚攥着七八个枣儿,是要向隔壁孩子炫耀一下才能吃的。

    正当午时的鞭炮声也没有往年响亮,被大雪与刺骨的西北风压抑得变成‘噼噼啪啪’的呜咽。

    风雪中,一条精瘦野狗晃晃荡荡在正街上游荡。它这里闻闻,那里嗅嗅,似乎已然饿到极致,不知还能不能挨过今夜。

    正街唯有一家羊肉脚店尚开门纳客,一幅硕大招子旗很是惹眼。招子旗长一丈,宽也有四尺挂零,被一根胳膊粗的竹竿斜着挑在空中。边缘是白色火焰,再往里是褐色条框,正中间是竖立排几个大字‘正赶着羊店’。

    猛然看是按着字画装裱的模样做的,似乎是一位书生的手笔。很有点文绉绉的意思。这就是一家羊肉店,为何叫做‘正赶着’?难道是正赶着的鲜活羊儿,上去一刀片下来的肉么?

    其实这就是店家聪明之处,人人都有好奇探秘之心。众人疑惑之时,吸引顾客进店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得不说我们老祖宗胜过西方人百倍!在他们还处于蒙昧无知、甚至是茹毛饮血的时代,华夏人已经懂得市场宣传和营销了!

    羊店左边是递铺(大宋邮局),右边是久住张员外家的客栈。两家门面都已上门落锁,也都贴着墨迹未干的春联。

    若说起春联还源自后蜀国皇帝孟昶。十二年前春节,那时后蜀尚未归宋。按照古人传下来的仪轨,新年之际有悬挂桃符习俗。桃符为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讳,正月初一将桃符悬挂在门前,可令百鬼所畏。皇帝孟昶别出心裁,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挂于寝宫两侧,上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我华夏民族开始有了第一幅春联。

    赵匡胤已于建隆元年(960年)将每年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

    题写春联的次年,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长春节’。与联语‘嘉节号长春’也许是一种巧合。还有更巧合的,宋太祖派出第一任成都知府是吕余庆。又符合了‘新年纳余庆’。

    华夏第一幅春联竟如此神奇,有着未卜先知的功能。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所以说中华是神奇之地,注定成为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国!

    天佑中华,浩荡万年!

    此时羊店中只有三位外地客商,分别坐在三处。其中一位大胡子是北方人,做的是汴京城蜀锦生意。他大字不过识得三、五斗,却叫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王文昭。

    王文昭表面看上去粗眉大眼,很是豪爽。细看他眼里精光四射,定是个心细如发不好相与的江湖老滑头。

    王文昭经店家介绍,在华阳镇最好的银匠龚美那里定做一块麒麟银牌。今日是来取银牌,再吃上一大碗飘香炖羊肉,岂不美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