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走后,李元利便将张煌言找了过来,向他了解江阴至南京段长江的各种情况。
永历八年,张名振和张煌言曾三入长江,虽然最终都是功败垂成,但张煌言熟悉地形却是毋庸置疑的。
“长江下游当数江阴段江面最为狭窄,最窄处仅四百丈宽,从此至南京,水深最深处可达十多丈,最浅处也有两三丈,咱们的铁甲舰肯定能够驶到南京,但再往上就不行了。”
“江阴往上两百里便是镇江丹徒,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瓜洲操江巡抚蒋国柱均非良将,定当一战而下。”
李元利道:“听闻你与侯服公(张名振)统军西上,曾经直抵南京城外燕子矶,莫非沿江两岸竟无鞑子驻防?”
“那时鞑子兵少,只在镇江及瓜洲、仪真等地各驻数百人,我大军扬帆西上,鞑子不敢出城!但今时今日又有不同,鞑子拥兵十多万,定然不会将兵马尽数置于石头城内,依末将之见,镇江往上,肯定有鞑子重兵把守!”
“此事光凭猜想也无用,还得遣人去探个虚实!”李元利转头吩咐尤烈道:“你现在就去找王兴,从特勤大队和陆战队中挑选精干士卒,沿长江两岸西上,至镇江、瓜洲、仪真诸地查探敌情,务必做到清清楚楚,但不能打草惊蛇!”
尤烈领命正要出发,李元利又道:“元孝你写封文书让尤烈派人送至武昌,若向松部到达之后不必等候,立即东进攻取凤阳、庐州二府,对南京形成包围之势!”
不多时陈恭尹写好文书,尤烈出了营帐,自去找王兴挑选得力能干的一起去镇江。既然敌情未明,也不好再多做其他安排,李元利便安心在江阴城外驻留歇息。
大兴军二十万大军眼看就要围住南京,李元利稳打稳扎,步步为营。而南京城内的清虏安南将军达素与一干满蒙汉将官却是心急如焚。
明知此番援南京是败多胜少,但达素却不得不来。
顺治九年,敬谨亲王尼堪率部与李定国率领的明军战于湖南,一战之下尼堪授首,这一战成全了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威名,但尼堪麾下诸将却都因为损兵折将、主帅战死而被牵连坐罪,而达素其时便在尼堪麾下,却因为“以别将兵克敌”而免罪,自此后留在京都拱卫皇城。
这些年来他官运亨通,顺治十一年从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升到巴牙喇纛章京(护军统领),顺治十三年又擢升为内大臣。
大兴军覆灭尚耿二藩,攻占广东全省,清虏朝野上下为之震动,顺治帝下诏撤兵回江宁,授达素安南将军驰援南京。达素实在是无可推托,因为除他之外,朝廷中已经没有能够统帅大军的老将了。
清军援兵到南京不过三月,却又有消息传来,大兴军已击败福建郑军,郑森逃亡海外,福建全境也尽归李来亨。达素等人还在震惊之中时,又闻大兴军已至江南!
太平府守将刘世贤献城降贼、扬州文武将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