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那些东西,又贵,又不能确保百分之一百是真的。”陈娇说道,然后像是想起什么来一样“李哥,没其他事的话,你叫艾玛进来,我有事要问她。”
“好!”说着李盛华就起身离开书房。
没一会儿艾玛就走了进来“老板,您找我。”
“这段时间华夏张先生那边可有什么资料传来。”陈娇问道。
艾玛点头“半个月前有一份资料传来,老板您当时让我放在保险箱里。”
“哦!”这么一说陈娇有了一点印象,随后起身打开身后的一个柜子,在打开里面的保险柜,从里面取出一份资料来。
很厚一叠资料被装订成了一册,翻开,里面除了文字还配上了照片。
什么东西?
算是玉石的花名册吧!
虽然陈娇只自己去过一次青藏高原买和田玉,但实际上这几年在国内四处搭上线后,各种玉石和奇石陈娇都入手了不少,至于玉石矿也入手了几个,主要是内地政府这方面管的还是比较严,不像国外有钱就是爸爸,再说玉石矿什么的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给陈娇几个算是对得起她之前当“冤大头”了,很多地方都是国营。
石头有什么好的。
还别说,陈娇还真能品出一二来。
玉石虽然不分家,但“玉”和“石”却是不一样的,让陈娇说玉是用来佩戴在身上养身,而石才是用来雕刻欣赏的,不过有些玉个头太大,用来做首饰太过浪费,因此还是用来雕刻整件比较好,各方面都更划算和保值。
玉的温润和柔和,那种触感是其他石头没有办法比拟的。
而且玉的内敛很符合国人的性子和审美观,不会像钻石那么张扬。
从古至今,人们都给玉这种最质朴的自然物,赋予坚毅、温良、清丽、儒雅等品性,并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与行为,把玉推崇至品德美的极高程度。再加上华夏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应提出“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发展到汉朝最终形成了许慎所说的“玉有五德”。
其后儒家更是将佩玉与道德高尚与否相联系,进一步规定“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社会道德观的形成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华夏人言行举止,所以,佩玉风尚一直流行至今。
陈娇也是喜欢戴玉镯胜过戴钻石手链,戴上的感觉完全不同。
趁着现在才90年玉石还没涨价,陈娇早就专门转了一笔钱放在国内,请人专门收购华夏传统玉石,极品的小块的就做首饰,大的就做玉雕,品种精贵的玉雕日后就放在屋子里当陈设,一般的就放在院子里当假山,别忘了陈娇的公主府和郭庄都是吃这些摆设的“大户”,公主府和郭庄交给陈娇的时候里面除了一些主建筑和巨大的古树外,就没其他别的东西了,连花花草草都没多少,日后装修就要花一笔天文数字,而陈娇之前收购的多是瓷器字画杂项之类的,玉石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