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是,都会好的。”赵芳菲打起精神,“不说了,时间不早我得去地里,厨房里还有剩余的半只鸡温着,其他你要吃什么自己拿,你就当自己家,千万别客气。”
离去前,她又想起来李月还是个黄花闺女,没奶孩子的经验,便提醒她:“福妞要是饿了,你去牲畜棚里挤点羊奶,不会就来地里找我。”
“欸,我知道了。”李月应下,抱着福妞站在门口目送赵芳菲提着镰刀走远。
福妞躺在李月怀里,悠哉悠哉地打了个哈欠,嘴边还有一抹白,想来是赵芳菲出门前先喂过。
三个月的孩子除了吃喝啦撒,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李月逗她,福妞嘴里咿呀哇呀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话,没多久便睡着了。
她把孩子放床上,这个季节倒不怕她会着凉。
“虎娃,你在这边看着妹妹,我去给你弄点吃的好不好?”李月对待虎娃的时候不禁放轻了语气,唯恐惊吓到他。
两岁的虎娃能听懂大人的话,乖巧地点点头,爬到床头在福妞的身旁坐下。
李月怕他独自无聊,但村里没什么能玩的玩具,她在屋里转悠了一圈,忽然看到虎娃睡的床头有一个虎头娃娃和一个兔子形的小木雕。
兔子木雕磨得很光滑没有一丝毛刺,样子栩栩如生,李月拿起来端详,越看越觉得这人的雕工不错。
李月没有多想,把玩具给虎娃后便转身去了堂屋,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
堂屋并不大,被零零碎碎的物件塞满。
灶台建造在堂屋东侧,后头堆码着整齐的柴火和稻草,中央空旷的地方摆着一张方桌和四条长凳,一口大水缸安在灶台边的角落,除此之外还有靠墙的一张案桌,上头有砧板和菜刀,房梁上倒挂下来绳索,钩着竹编的挎篮箩筐。
一般村里的灶台都有四口锅,两大两小,两小在中间,平时装满水,只要两个大锅任意一个烧热,小锅内的水便能煮开,省时省柴。
这小锅也有讲究,锅口小,肚要深,才能装更多的水。
除了烧水外,平时也可用来温菜温酒,很是方便。
此刻上头就架着两只海口碗,李月掀开,碗里是赵芳菲说的半只鸡和鸡汤。
她又在吊着的篮子里找到了一小袋细面粉,俗称白面儿,大概七文钱一斤,她手里这小半袋少说也得值三十文钱。
按和面比例算,李月倒出半斤面粉,但想到郑年或许胃口比较大,又往外多倒了三两,用面罗细细筛过后取了两鸡蛋打入,而后撇去鸡汤面上的油脂,边倒边揉面粉。
反复揉搓均匀,金灿灿的面团光滑油亮,李月觉得差不多便用湿布盖上,让它饧两刻钟。
郑家门前的院子很大,农村便是这样,屋前屋后都种着点什么,即便不种菜,种几棵树也是好的,眼前就有一垄硕果累累的胡瓜和绿油油的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