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帝一行人来到三味书屋最初的那几间泥坯教师,看着焕然一新的学堂,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白起见状,拱手笑道:“当日圣上回京,寨子里原本是打算把这里和潜邸都封存起来的,谁知圣上却决定将三味书屋继续开办下去,甚至连潜邸都慷慨捐赠出来,供夫子和学子们日常所用。
“下官记得,圣上当时在旨意上说,‘三味书屋乃开明教化之所,不可封存,当用作开启明智之效’,又命谭知府从县儒学中延师教授,这才有今日学堂今日之盛,有辽东文化大兴。
“圣上心怀百姓,施行教化,实乃我等乃至天下万民之福!”
此话虽有歌功颂德的意思在,但是却全然出自真诚,所以获得了在场诸人的纷纷附和。
康平帝照例谦逊两句,便迫不及待地参观起新起的学舍来。
高屋明窗,自然远非昔日可比;人才济济,更是兴国之兆。
康平帝看一处,赞一处,感慨一回,等到了旧日的韩宅,更是唏嘘不已,眼圈都红了。
众人知康平帝心中情绪翻涌,也不好打扰,便都自觉地留在院外等候,由韩彦和舒予陪着康平帝进了小院,一一追忆缅怀。
便是小安公公等宫人,也自觉地立在院中听候传唤,并不进屋。
待进了屋,见身旁并无他人,康平帝眼中的泪便忍不住了。
韩彦和舒予怜惜他身世坎坷,年少独居宫中、执掌国家实在不易,倒也不相劝,由着他哭了个够。
舒予更是从旁揽住他,无声地轻抚安慰。
康平帝没了拘束,哭得愈发厉害了,却还知道压着声音,免得被外头的人听到了。
无声哭了许久,感觉胸中积压许久的委屈终于随着眼泪慢慢地释放出来,康平帝这才慢慢地收住眼泪。
舒予便让他对镜端坐,重新替他梳洗了,遮掩哭过的痕迹。
屋外侍立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形,一时听不到声音,便以为康平帝是在静坐感怀,都耐心地等着。
等了许久,见康平帝从里头来,眼睛微红,众人这才恍然,却也都不敢多问,依旧如前簇拥随侍参观各处。心中却都想,君主仁厚有情义,才是臣民之福。
无形之间,康平帝又刷了一波好感。
或许是胸中积压已久的委屈得到了宣泄,心情略略平复,接下来康平帝倒是比先前从容了许多。
晚饭,是在张家用的。
白起本要大肆操办,却被舒予劝阻了。
“圣上如果要吃筵席,那还有哪里的能够比得上宫里的御膳?”舒予小声道,“他既然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又兴致盎然地各处参观,当然不是为了吃你这顿筵席的。”
白起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又问舒予:“那依夫人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安排?”
对于白起的谦恭,舒予早就领教了,见纠正几次无果,她便随他去了。
如今见白起问她,舒予笑道:“你不用管了,横竖让我娘做几个圣上幼时爱吃的小菜就是了。倒是此行同来的宗亲臣僚,还有那些随侍的宫人,尚需要你费心安排筵席招待。”
白起一听舒予这话的意思,便明白康平帝晚饭要跟早先一样与张家共用,不愿别人打扰,遂拱手笑道:“下官明白。夫人放心,一切都会安排妥当的。”
舒予笑道:“那就有劳了。”
白起连忙拱手道“不敢”。
舒予无奈笑叹一句,便由着白起去了。
果然,晚饭时,见一切都跟幼时一样,康平帝十分高兴,饭也多吃了一碗。若不是舒予担心他晚间吃多了积食,一再劝阻,只怕他还能再吃上一碗呢!
晚饭罢,康平帝慰劳并遣散了众人,与韩彦和舒予去了韩宅安歇,除了小安公公和两个日常伺候的宫娥,别的人一概都没有带。
小安公公心思机敏,知道康平帝怀念旧时,便吩咐直把被褥换了新的,别处只是打扫干净,一概未动。
康平帝见了,果然十分满意,却并不急着就寝,而是点烛跟韩彦和舒予商议。
“当初我之所以能够在此处安稳度日,后来又顺利回宫,除了舅父和舅母,辽东上下也出力不少,尤其是镇国公和谭知府等人。我想着,此次回来,也该对他们予以封赏,以示嘉奖。”康平帝一脸感怀地说道。
韩彦和舒予相视一眼,笑道:“但凭圣上吩咐。”
辽东乃是潜龙之地,又与瓦剌接壤,十分重要,康平帝要稳固故人心,当然是正确的。
康平帝见韩彦和舒予不反对,心中十分高兴,道:“眼下国事刚定,尚无人可以委派辽东担任要职,谭知府一时只怕也难以调动,不如便依旧让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